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医生发视频称国家集采药品效果不佳,江苏省人民医院发布情况说明

观察者网 2025-3-4 19:25:45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一医生此前在自媒体账号发视频称国家集采肌松剂效果不佳,江苏省人民医院网站2月11日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
       
1.webp


        全文如下:
        药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院始终秉持患者至上原则,一直高度关注重视药品质量安全。针对近期我院肝胆外科个别医生在自媒体发布关于国家集采肌松剂效果不佳的视频,我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就肝胆外科使用的集采肌松剂“顺式阿曲库铵”,调取住院病例麻醉药品使用单次麻醉诱导量、围术期总用量以及集采前后用量,并逐一进行了数据回顾性分析比对。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经调取集采前(2020年01月-2021年11月)和集采后(2022年01月-2022年12月)肝胆中心病区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200例,进行流行病学配对(体重、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后进行分析。根据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全身麻醉集采前后时间分为两组,集采前A(n=500),集采后B(n=50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单次麻醉诱导剂量(Inducation)与围术期总用量(Total)两个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显示:
        1.在单次麻醉诱导剂量方面:A组集采前(12.8±1.4mg),B组集采后(13.8±1.5mg),说明集采前后顺式阿曲库铵的效价,即达到全身麻醉完成气管插管条件所需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
        2.在围术期总用量方面:A组集采前(21.5±2.1mg),B组集采后(23.0±2.3mg) ,说明术中需满足外科手术条件肌松程度所需的顺式阿曲库铵总量无统计学差异。
        由于该药品每支含量10mg,临床按支给患者使用,余量弃置,因此从麻醉诱导期看,集采前和集采后患者平均都是使用2支;从围手术期总用量看,集采前和集采后患者平均都是使用3支。考虑到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集采前和集采后都存在有的患者用量少、有的患者用量多,但总体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从集采前用1支变为集采后用3支的情形。
        我院将持续加强对临床药品质量线索的采集,始终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及时将确实认为临床表现不佳的药品品种、规格、生产厂家等情况,向药品主管部门反映,坚决维护广大患者用药权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江苏省人民医院

        2025年2月11日

        据财新网报道,1月2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主任医师白剑锋实名发布视频,指出一款术前使用的肌松剂效果不尽人意,临床中屡屡导致患者腹部肌肉松弛效果不达预期,令腹腔空间不足,增加了手术风险。他强调,近期舆论对于药品质量的关注,并非泛指所有仿制药,而是特指集采中标的仿制药,因为这批药价格非常低。舆论的顾虑在于,非理性低价难免令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引发质量保障不足。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这种医院申明,个人觉得有问题,医生反应的是等剂量的集采药物药效差了点,达不到理想效果。你医院再去调查过去一段时间的用药量的差别(这种不用去分析,肯定一样剂量的,不然医生也不会反应问题了),统计上就有问题,是为了数据而要数据,而不是就问题去统计,应该是去统计用了相同剂量的集采药和进口药的情况下,有多少是达到药效的,多少是欠缺的。换个角度思考,会不会是因为用了同进口药相同剂量的集采药后,才达不到理想效果的,那么加大集采药的剂量,能否达到效果?对患者是否安全?这才是务实的做事态度。
2025-3-4 19:36:10
我高血压吃的就是国产“吉加”   厄贝沙坦 一天一片,高低压基本上在130和90以下。一个月的药费除了医保报销在十元左右!
2025-3-4 19:42:47
我认为作为一名一线医生,说明麻醉药药效不佳,不能用“支”为数量单位,而应该是实际使用量“毫克”来说明问题,因为如果一支10毫克的话,那么21毫克也是三支,30毫克也是三支,虽然同是三支,对患者来说是一样的,但对医生来说就不一样了,实际使用量差距是9毫克。对老百姓来说,可以用麻药不麻的顺口溜,但是对医生,尤其是专家级别的一线医生和医院基层管理者,包括这个白医生和瑞金医院的郑医生,反映问题,应该用精确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这对这些一线医生和管理者来说,如果是真心想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是难事!
2025-3-4 19:47:24
有良知[点赞]
2025-3-4 19:54:40
因为集采价格低,所以厂家不得不降质量?!有些声音是这个态度,个人觉得有点混淆视听。这是两码事:价格低前提是量巨大,薄利多销,对企业来讲是利大于弊的。企业既想保住利润点,还想享受集采带来的巨量。。。
2025-3-4 20:00:08
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开放所有患者病历,用AI来判断药物疗效,如果不敢,那就做好集采药企的筛选,不要对质疑视而不见
2025-3-4 20:04:11
集采是非常好的方法,关键要有特别机构经常取样抽查监督质量和允许一线医生监督发言!不要无限上纲上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品质量!
2025-3-4 20:13:24
医生说的肯定对
2025-3-4 20:18:07
我现在买药都是先搜索一下这个药有没有进口药,就拿降血压的硝苯地平,国产60粒才几块钱,而拜新同呢,56粒需要180多,价格相差几十倍,这就是原研药和国产药的价格区别,效果自然有所不同
2025-3-4 20:25:34
123下一页
观察者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