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对高风险人群,流感仍是威胁

南方周末 2025-2-15 10:26:20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有年仅48岁的中国台湾女艺人因流感并发症不幸离世,引起网络热议。
1.webp


除了全球性流感大流行的年份,流感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区域性高发为主。视觉中国|图

流感,曾经是最致命的人类传染病之一,如今虽因破坏力大为减弱而不太被重视,但是仍然年年不请自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群中造成不同的危害,有时候还可能带来意外的致命损失,不可轻视。

曾经的大流行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猪)及鸟类,乙型流感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类,丁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感染牛和猪,而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罪魁祸首。
随着卫生条件、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以及防疫措施和流感疫苗的广泛采用,流感死亡率持续降低,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家对流感病毒有所怠慢,不过历史上的流感大流行曾经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自19 世纪末以来,每隔10到50年就会发生一次新型流感病毒株的大流行性疫情,其中共有5次较为严重的流感大流行。
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大流行发生在1918-1920 年,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引起,之前将其误称为“西班牙流感”。为了避免地域歧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其称为1918-1920年流感大流行。1918-1920年流感大流行时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实最早的疫情记录是来自1918年初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军营,随着美国军队前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被带到了欧洲,造成流感疫情在美国和欧洲暴发,并蔓延至全球。但是为避免影响士气,战时各参战国对流感疫情消息进行封锁,而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则自由报道了流感疫情,反而被其他国家的媒体误以为疫情起源于西班牙。本次流感大流行共持续了两年多,共经历了至少四波暴发,造成了当时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约5亿人)被感染,有人估计死亡人数则高达5000万人,甚至可能超过1亿人,占到全球人口的3%-5%,使得流感成为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其影响和破坏力远甚于2019年-2022年全球暴发的新冠大流行。
其他四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1957年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1977年的苏联流感以及2009年的猪流感大流行。其中1957年暴发的亚洲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H2N2亚型引起的全球性大流行,最早的记录来自中国贵州,之后在全球蔓延,主要持续时间为1957-1958年,造成全球约100万-400万人死亡。1968年暴发的香港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H2N2亚型与其他亚型发生重组形成的H3N2新亚型引发,最初病例由香港报道,主要持续时间为1968-1970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数超100万人。1977年暴发的俄罗斯流感由流感病毒H1N1亚型引发,最初病例由苏联报道,主要持续时间为1977-1979年,造成全球约70万人死亡。
2009年暴发的猪流感大流行同样是由流感病毒H1N1亚型引起,不过该亚型由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发生重组,并进一步与欧亚猪流感病毒结合而成,因此一度被称为“猪流感”,最早的病例报道来自墨西哥。有研究估计,本次流感大流行实际病例数可能为7亿至14亿人,占当时全球人口总数的11%至21%,不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估计本次疫情死亡人数约为28.4万人,并没有超过季节性流感死亡人数。
季节性流感

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感染2-8天后可痊愈。流感有1-4天的潜伏期,很多感染是无症状的,或者比较轻微的症状,包括发烧、发冷、头痛、肌肉痛、不适、食欲不振、精力不足和意识模糊等等,还会伴随有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喉咙痛或干燥、声音嘶哑和鼻塞或流鼻涕等症状,也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胃肠炎等胃肠道症状。但是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来说,流感往往可引发肺炎、中风和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产生致命风险。
除了全球性流感大流行的年份,流感主要表现为季节性、区域性高发为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典型的年份中,流感病毒感染全球5%-15%的人口,每年造成300万-500万例重症以及29万-65万人死亡。
自2010年全球流感大流行结束后,流感一度处于低发状态,但是近年来特别是新冠疫情结束后,全球流感疫情呈高发态势。在中国,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流感报告发病人数为353.8万人,是2010年以来的流感高发年份,而2023-2024年流感报告发病人数分别为1289.0万人和858.9万人,显示新冠疫情期间严格隔离措施之后的流感病毒感染反弹趋势。在美国,季节性流感相关住院率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上升,每10万人口累计季节性流感相关住院率从2011-2012年的8.7人上升到2017-2018年的102.9人。目前,日本同样处于流感高发期。据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累计流感病例约952.3万人,是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值,发病率是中国的10倍以上。
整体上,目前流感的死亡率较低,但是处于流感暴发季的高风险人群仍需加倍谨慎。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儿童感染流感,5岁以下儿童感染流感后出现重症和住院风险高,在中重度流感患儿中约1/3出现严重并发症,危重症流感病死率可高达30%-50%。在不同年龄人群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流感死亡率最高,其次是50-64岁中老年人,而5岁以下的儿童流感死亡率则要高于5-49岁的人群。以美国2022-2023年统计数据为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达到26.6人/10万人,50-64岁中老年人的流感死亡率降至7.2人/10万人,而0-4岁儿童的流感死亡率仅为1.2人/10万人,但是高于5-17岁和18-49岁人群的0.5人/10万人和0.7人/10万人。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包括患有先天性或慢性心脏病、肺病(如哮喘)、肾病、肝病、血液病、神经病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以及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研究显示,流感每年导致约40万人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3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项研究显示,2012年至2021年中国年均流感相关超额死亡人数为201721.78人,年均超额死亡率为14.53人/10万人。在所研究的死亡原因中,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最大(58.50%),超额死亡率为8.50人/10万人。
此外,肥胖、妊娠等因素也是重要的流感风险因素。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一项涉及全球46项肥胖与流感和新冠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荟萃分析显示,肥胖显著增加流感的发病率、重症率、住院率、重症监护率和死亡率。对体重指数达到35以上的病态肥胖人群来说,流感重症率和死亡风险更高,这与病态肥胖人群感染后的病毒复制量增加、继发性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增加以及疫苗接种效果降低有关。流感还会影响妊娠,可能导致新生儿体型较小、增加早产风险以及增加婴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概率。
疫苗接种需重视

由于流感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良好的个人健康和卫生习惯、在公共场合戴口罩、避免与可能易感动物或人群接触,都可有效降低流感感染率。相对而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降低患病风险、流感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等高风险人群。
目前市场上的流感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也有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一般而言,流感疫苗仅当疫苗株与流行株抗原匹配时才有效。目前也有针对多种不同流感病毒毒株的多价疫苗供选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9月和10月是接种疫苗的理想时间。多项国际研究表明,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相比,接种疫苗的住院成年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风险降低 26%–59%,死亡风险降低31%。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2020-2023年我国年均流感疫苗接种率均在4%以下,儿童(5-14岁)接种率略高于12%,而老年人群(60岁以上)仍不足5%。相对而言,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率要高得多。据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数据,近年来日本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在60%到70%之间,尤其是老年人和其他高风险人群。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2023-2024 年流感季节,美国6个月至 17岁儿童流感疫苗(1剂或1剂以上)的接种率为 55.4%,18岁及以上的成人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为 44.9%。欧洲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3-2024年欧盟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为45.7%。
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主要与公众对流感危害重视不足、对流感疫苗效果存疑、流感疫苗价格偏高等因素有关。发达国家经验显示,采取加强疫苗接种宣传、降低疫苗价格、对高风险人群免费接种等措施,有望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从而大幅降低流感对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责编 朱力远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南方周末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