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科学家发现地球内核表面变形证据,影响一天时长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科学家发现地球内核表面变形证据,影响一天时长
[ 复制链接 ]
IT之家
2025-2-15 10:01:22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IT之家 2 月 11 日消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对地球内核的旋转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了内核表面结构变化的证据,该团队由约翰・维达勒教授(John Vidale)领导。
据IT之家了解,地球内核的旋转一直是地质学界争论的焦点。此次研究的初衷并非直接研究内核的物理结构,而是试图进一步了解内核的旋转特性。然而,在分析大量地震数据时,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了一组异常的地震波,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
维达勒教授表示,在分析数十年的地震图时,一组来自加拿大的地震波数据显得与众不同。经过深入分析,他们意识到这些异常波形可能暗示着地球内核并非完全固态,
其表面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研究表明,地球内核表面的结构变化很可能是由内核与外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地球内核位于地表以下约 3000 英里(IT之家备注:约 4828.03 公里)处,被液态的外核包裹。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内核是一个固态球体。然而,此次研究发现,
内核表面可能正在经历“黏性变形”
,即其形状在边界处发生变化。这种变形很可能是由外核的湍流运动引起的。
维达勒教授指出,外核的湍流特性早已为人所知,但此前并未观察到这种湍流会在人类时间尺度上影响内核。
此次研究首次观察到外核可能正在干扰内核,导致内核表面发生位移和变形。
此次研究分析了数十年的地震数据,包括 1991 年至 2024 年间在南极洲附近重复发生的地震记录。数据采集自位于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和加拿大黄刀镇附近的地震台阵。研究人员在加拿大站点记录的一组地震波中发现了异常现象,这些波形与以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
地球内核表面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其旋转方式以及旋转速度的长期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地球的自转周期,导致日长的微小变化
。此外,这一发现还可能与此前观察到的内核旋转速度逐渐减缓的现象有关。
此次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1 回复
davi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球內核与外核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自旋运动!也影响了引力作用和潮汐力作用!地球的潮汐力影响着月球的轨道!月球每年远离地球3.8厘米与地球的潮汐力和引力作用有很大关系!几亿年之后月球将逃离地球引力范围之内啊!个人觉得!
2025-2-15 12:33:58
评论
使用道具
照妖镜
举报
IT之家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