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网红明星
›
作业靠手机,娱乐也靠它?界限在哪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作业靠手机,娱乐也靠它?界限在哪
[ 复制链接 ]
认知引力
2025-5-12 17:30:59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我在查资料,不是在玩。”
“我刚写完题,休息一下不行吗?”
“不是说学完就可以用手机了吗?”
如果你家孩子也经常这样说,应该能共情我当时的感觉——
一时分不清是在认真学习,还是在顺势偷懒。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
用手机做作业、查资料、看课程、交作业……
听起来像是在认真完成任务,实际情况却常常跑偏。
你盯着他,他就在App里点来点去,好像很忙。
可你一转身,他已经点进视频软件、刷起搞笑内容。
一台手机,前一秒是工具,后一秒就变成娱乐入口。
我们不是不信孩子,而是——
真的讲清楚“手机能干嘛、不能干嘛”了吗?
一台手机,两个世界
这几年,学校对手机的“依赖度”确实在增加。
老师发链接扫码做题、口语练习用App上传、体育打卡拍视频……
不用手机,连作业都没法交。
手机成了“学习刚需”。
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
孩子在学习界面和娱乐界面之间来回切换,我们却很难分辨他到底是在学,还是在划水。
家长不是没信任,是看不清界限
不少家长吐槽:
“我又不是24小时站岗,哪盯得住他到底在干嘛?”
“说了规则,可每次他都说‘我在学’,我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
“有时候他确实是先在学,但最后都滑到视频里去了。”
我们想管,但也怕压得太紧、搞得关系紧张。
我们想放手,又总被“明着在学、暗里在玩”这种操作绕晕。
真正的问题是——
我们没讲清楚“手机使用的边界”。
真正的界限,不在设备上,而在行为上
我自己就栽过跟头。
孩子说在“查资料”,我信了。
结果十几分钟后我一看,正在刷推荐页。
我问他,他说:“我刚写完,放松一下。”
听起来好像也没毛病。
但问题是,我们根本没讲好“写完之后能不能继续用”。
所以我干脆和他坐下来,列了三件事:
什么时间可以用手机做作业?有没有起止点?
作业完成后是否立刻收回,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停?
娱乐时间是否要单独申请?申请后怎么玩、多久、什么情境允许?
这么做其实不是为了控制他,而是为了让他知道:
手机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有秩序地用。
模糊地带,往往就是漏洞地带
一位妈妈也曾经跟我说过类似的问题。
她孩子说在用某App练口语,她悄悄观察:五分钟练完,十几分钟在点赞、刷页面。
她无奈:“我说了学习可以用手机,可他总能找到新理由。”
我问她:“你们有没有约定好完成后手机要归还?”
她愣住:“……好像真没有。”
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允许开始,却忘了定义“怎么结束”。
孩子不是在钻空子,而是你没划清边界,他自然就会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理解。
盯不住,就一起“定协议”
孩子大了,管不了就得“讲清楚”。
我们家最后定了几个原则:
允许的学习App列清楚
学习时间前设定提醒,完成后自动归还
娱乐申请必须事前沟通,不能悄悄玩
最好有一个物理闹钟计时,时间一到就收
这个“协议”是我们一起定的,不是我单方面设限。
孩子参与感强了,反而执行得比我想象得还自觉。
自控力,不是天生的,是被教出来的
我们小时候累了还能去阳台吹吹风、出门跑几圈。
现在孩子累了,只有一个屏幕,打开就是海量内容、算法推送、游戏广告。
不是他们沉迷,而是没人教他们:什么时候该收手。
手机不是敌人,它只是一个“界限感试金石”。
你今天划清的这一条线,可能只是在保护一段作业时间的专注,但未来,可能就是他内心秩序系统的开始。
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世界,但如果我们今天帮他打好“边界”的地基,他就不会那么容易在信息的海里失控。
感谢51吃瓜网友投稿来源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认知引力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