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陈云是怎么打逆风局的?

传达室 2025-3-5 13:46:33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战略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这一条在局面瞬息万变的东北解放战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首先就是快。不论下战略决心,还是派精兵强将,都要快。从拍板到上阵需要多长时间?东北的经验是,一天。1945年9月14日,听取东北前线同志汇报后,政治局在延安连夜开会,决定派出两万名干部、十万人部队,全力抢占东北,并宣布立即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等为委员的东北局。这是东北局的1.0版本。当然,它后面还有迭代。会是当天晚上开的,第二天清晨,彭真、陈云等就登上了飞机,往东北飞去。临出发前,还有一个插曲。为了便于他们跟苏联红军沟通,中共中央突击“批发”了一些军衔,每个东北局成员身上都挂了衔。自称军事上完全外行的陈云同志,也获封了将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少将政治委员。与此同时,其他指挥员从各个解放区,奔赴东北。101和萧劲光原本是要去山东军区工作的,那里的部队多是八路军115师发展起来的,是101的老班底。可当他们走到河南濮阳时突然接到命令,就迅速调头北上。
罗荣桓这时身体非常不好,肾病严重还尿血。他在山东龙口被抬着登上了开往大连方向的小汽船。快登陆时,船被苏军挡住。我们随行人员对苏军战士说:达瓦里希,船里坐着的是一位中共中央委员。这些党内骨干们闯关东,仿佛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只不过,过海的不是神仙,而是一位位中央委员。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陆续派过去的中央委员加候补委员,差不多有二十位,占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的近三分之一。中央是在东北押下了重注的。
1.webp

图为1946年东北局在开会。
那么好,问题来了,派这么多中央委员,到底会起到什么作用呢?这里我们就要讲一个以陈云为主角的案例了。陈云同志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独特的。特在哪里呢?从外表看,他完全是一个文弱的书生,说一口吴侬软语,身体也不好,他自己都说自己是“木炭汽车”。但是呢,他在党内威望又很高,许多能力很强的同志,都佩服他,服他的气。他这种威望是从哪里来?说到底,是从实战中来的。他虽然看似弱不禁风,但在东北,他打过一场逆风局。那是1946年,这一年对整个东北团队来说,都是一个低谷期。四平保卫战之后,101率主力退到了松花江北岸。古早时候,那里叫北满,也就是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这里情况还算好,根据地比较大。部队立足北满,搞土改、打土匪,逐渐站稳脚跟。但南满的情况很让人捉急。南满地方本来就小,主要是今天的辽宁丹东、吉林通化一带,中朝边境的一块狭小区域。当时,北满和南满根据地被国民党军分割,南满是孤悬一隅,部队也少,只有萧华率领的辽东军区部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的三纵、四纵。国民党也是有战略的。他们的计划是“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即先集中力量把南满解决掉,然后便可无后顾之忧进攻北满大本营。他们是这样的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46年10月,国民党以9个师的兵力大举进攻南满,我们的根据地被压缩到只剩临江等几个县城,总共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盘。这点地方,要装下四万多人的队伍,时值冬季,连吃饭和保暖都成问题,打仗更不要说了。我们的打法这时候也有问题,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要么被打退,要么只能把敌人击溃,打不了歼灭战,更缴获不了东西。打仗没有战果,士气只会越打越低。闻此情况,101焦急万分。这时东北局已开启2.0版本,由101担任东北局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政委,党政军一把抓,便于指挥的协同一致和战略的贯彻统一。他召集东北局成员开会,在这个会上把南满的问题摆出来,陈云自告奋勇,去南满工作。自己主动请缨的,还有萧劲光。他们一文一武,组队去南满打这个逆风局。101把这个人事安排电报给中央,电文中说,现决定陈云、萧劲光两同志担任南满的领导:免得南满垮台。这个行文,是101的风格。主席的回复也言简意赅:陈云去南满任书记兼政委,很好,望速去。陈、萧去南满,是带着东总的战略部署去的。这个部署要部队坚守南满,无论如何不能退。其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南满坚持不住,北满大本营的压力就大了。那就不是南满垮台的问题,是整个东北垮台的问题。
2.webp

图为陈云与萧劲光在南满。
陈、萧到南满一看,问题比想象中的还具体。
官兵由于没有棉衣棉鞋出现大量冻伤,吃的只有冻得像石头一样的窝头和酸菜。更大的矛盾在于,在此种情况下,大部分官兵认为南满没有希望了。陈、萧了解到,南满部队指挥员已做好了放弃根据地,把部队撤到北满的准备。逆风局怎么打?最难的是破局。萧劲光是管军事的,他提出意见要主动出击打一仗,以振奋部队的士气。然而,他的这个意见根本通不过。对任何团队来说,内部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陈云说,这是他一生遇到的最艰难的时刻。此时,就凸显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战略的落地。而要讲清楚战略,也是一门大学问。这就需要人去直面对团队,讲他们听得懂、愿意听的话。萧劲光试图做这项工作。他对指挥员们说,南满可以坚持,不过要经过几个来回:像武松打虎一样,经过几个来回的反复搏斗。此话一出,起到了一个什么效果呢?哄堂大笑的效果。萧劲光大将自己在他的回忆录里都说,“一时竟成了笑柄”。
用比喻来说服,的确是一个做思想工作的好办法。但细想一下,萧劲光的这个比喻并不那么好。首先,把敌人说成老虎就不好,老虎是要吃人的,这不是增加心理难度吗?其次,反复搏斗的说法更不好,听着就挺累人的。无奈之下,萧劲光只好去请陈云。
那是1946年12月13日,陈云冒着漫天飞雪来到位于今吉林省浑江市境内的七道江前线指挥部。对南满局面来说,这是一次逆风翻盘的决定性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会议的第一天,陈云是一句话也不说,这是最好的。让与会者先讲,把意见充分发表出来,是主持会议的一个重要技巧。这样既让主持者能了解大家的想法,也给自己充分的思考时间。免得先声夺人,大家再不同意,这样就被动了。好,等大家都说完后,陈云开腔了。他一开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一样是打比方。只不过,他的比喻不是老虎,而是一头牛。陈云说,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南满斗争?东北的敌人好像一头牛,牛头和牛身子是向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条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牛的比喻,说明了整个战略考虑,也明确了坚持南满在这个战略中的重大意义。有意义,就有价值。在工作推动中,最高级的驱动,还是价值驱动。当干工作的意义能被真正传导和赋能给团队时,我用句四川话来说:大家一勾子都是劲。陈云这个比喻好啊,好就好在,牛听上去,就没有老虎那么让人畏惧嘛!不过他的话说到这里,也没有获得一致通过,还是有指挥员思想不通,想往北撤。针对这个思想,陈云就用他的第二招:算账。众所周知,陈云是我党极少的出店员出身的高级领导,他早年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站过七年柜台,打得一手好算盘。他手上这时虽然没有算盘,但掰起手指头,给南满指挥员们算了这样一个账。他说,我们现在往北满撤,天寒地冻的,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吧;撤退途中敌人要追,要打仗,我们要损失几千人吧;哪怕成功撤到北满,到时敌人集中打来,我们还要打仗,我们又要损失几千人吧。这样前后加在一起,撤退会损失一万多人。
不管哪一派,往往都打不过算账派。大家一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啊。于是,与会者们就说,陈云同志你拍板吧。大家让陈云拍板,陈云就说,那好,我现在就拍板,
我们不走,一个纵队也不走,都留在南满:
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我看这个大闹天宫,也比武松打虎好得多。萧劲光后来在回忆录里描述这一段时,对陈云就是一个大写的服。打逆风局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是凝聚意志。
而一个够水平的中央委员,这时候能发挥的作用就在于此。东北战局的发展与演变,从最初的逆境到后来的顺境,尤其一步步战略的落实,其骨架就是由这样一个个人支撑起来。
3.webp

图为南满战士在战斗中。
部队意志统一后,主动打到外线去,也逐渐站稳脚跟。不久,在东总的指挥下,打了四次保卫战,彻底扭转了南满的战局,这就是军史上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
战役打到最后头,已经是非常残酷了。陈云跟指挥员们在一起商量,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打下去。陈云反复问指挥员们,对这个决定后不后悔。在得到确认答复后,从大上海走出来的陈云,又拍了一次桌子,他说:
我们学上海交易所的规矩,成交了。
参考资料: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陈云:运筹帷幄 坚持南满,党史纵览

决战:东北解放战争194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关注这个传达室更容易看到我的推送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z z
2025-3-5 16:36:05
传达室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