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从三条逃生通道,看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从三条逃生通道,看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
[ 复制链接 ]
金台资讯
2025-3-5 13:45:16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人民网记者葛俊俊
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市黄浦区,云南中路福州路路口,隐蔽着一栋坐西朝东的小楼——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与天蟾舞台建筑联为一体,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沪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机关办公地,见证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政治风云。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黄浦区供图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汉的形势急转直下。随后,在汉口秘密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作出将领导机关迁回上海的决定。
福兴商号招牌。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28年4月,经过反复考察,中央机关会计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下紧邻天蟾舞台的云南路447号(今云南中路171-173号)二楼的三间房屋,作为中央政治局办公地点。机关对外挂出“福兴商号”招牌,经营湖南纱布。
湖南纱布。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熊瑾玎认为这是一处险中求安的好地方。”讲解员细细讲述了“三条求生通道”的故事:这处房屋与天蟾舞台相连接,从戏院的楼梯可以直达房间,楼下是家私人诊所,进入私人诊所可直接上楼,房背后另有楼梯通向一条僻静的弄堂,出了弄堂就是繁华熙攘的汕头路,遇到紧急情况立即转移。
革命伉俪熊瑾玎与朱端绶。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此后,熊瑾玎当起了布庄的“熊老板”。为便于掩护,中央又调来一名湖南籍女党员朱端绶当“老板娘”。熊瑾玎和朱端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真挚感情,于1928年中秋结婚,成为一对革命伉俪。
二楼展厅。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拾级而上,二楼还保留着当年的办公桌椅、文房四宝等老物件。每一个房间、每一个物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由于熊瑾玎、朱端绶细致谨慎,加上有布庄、戏院、医院等掩护人员出入,政治局机关在白色恐怖腥风血雨中历时三载安然无恙。
会议桌。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28年秋至1931年4月期间,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江苏省委的领导周恩来、项英、瞿秋白、李维汉、邓小平等经常到这里开会。近百次会议在此召开,近百份文件在此发出,这些文件如同火种一般,点燃了全国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周恩来指示熊瑾玎、朱端绶搬迁,将中央文件、账簿等转移到别处隐蔽。“周恩来曾说过,‘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两同志担任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最大,最可信赖’。他还特别提到了钱壮飞,他说‘要不是他,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讲解员说。
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三年,坚守上海的党中央,领导了最为艰苦的革命斗争: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加强情报保卫工作、指导根据地建设、领导人民军队建设、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用他们的胆识与智慧书写了中国革命重要的一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198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启动,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开展修缮施工。2020年10月1日,“白色恐怖下的红色中枢”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史迹陈列展完成修缮布展,于2020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如今,每天都有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那段革命历史的震撼和感动。这里,也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印迹,延续着黄浦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基因。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金台资讯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