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职场人,如何保护我们的“心”?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职场人,如何保护我们的“心”?
[ 复制链接 ]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5-2-15 09:24:40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身体是奇妙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作为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交互着的个体,与各种奇妙因素的相互配合,也都有可能导致身体机能的质的不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探索过线粒体的独特作用,关注过成瘾背后大脑的“动态平衡”机制,探讨心理症结,解密过炎症;我们由害虫透视我们的生活世界,由猫猫狗狗等“伴侣动物”反身至我们自己,由牙齿和口腔拓展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性,也由对蟑螂与清洁的态度窥视过现代文明的特征。我们的身体还有更多奥秘,等待着进一步探索。不过今天,我们的话题来得更为寻常一些,也更为贴近每天的现实生活——
心脏。
心脏不仅是一个健康议题,更是一个社会议题。在当代职场中,关于心脏的事件往往带出某种生活状态的窘况: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常态化,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衰等不断年轻化,高校“青椒”、大厂员工猝死情况耸人听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不断成为困扰年轻群体的疾病……心脏是重要的身体器官,但它也代表了一种社会症候,与我们存在的整体境况相关。因此,尽管我们对心脏已经极为熟悉,但是在当下,对它的关注无论如何的多,也并不过分。我们需要更为关心心脏。
近日出版的科普书籍《职场人该这样保护心脏了》也关注这一话题,它来自日本名医池谷敏郎。作为血压与动脉硬化的专家,他用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尽可能保护好我们的心脏,以及避免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发生。
当然,用自己
保养心脏的方法,池谷敏郎本身成为这套方法最佳的代言人:
今年60多岁的他,据检测心血管年龄只有30多岁。
今天的文章更多地是关于心脏保养的实用建议,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它显得无比重要。新一年的职场拼搏中,希望我们好好工作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撰文 | 王楷文
保养心脏的原则
心脏是强壮的,健康的心脏在听诊器下的声音,显得铿锵有力。收缩之间,它将血液泵至全身,输送氧气与养料,回收身体的废物与残渣。心脏是聪明的,它终身工作
(也确实没办法停下来哈)
,却尤其讲究“劳逸结合”。在本次收缩与下一次收缩的间隙,它会抓紧时间休息自身的肌肉。但心脏也是脆弱的,诸多不良的行为会导致它与循环系统的故障,从而使得这一重要器官无法正常运作。
在本书开篇,池谷敏郎提出了三个保养心脏的原则。我们对心脏的一切关注与照顾,都离不开这三种原则,这使得我们对心脏保养能够提纲挈领。它们分别是:
保持冠状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位于心脏外侧,几乎包裹着心脏四周,是人类真正的“大动脉”。冠状动脉为心脏本身提供必要的血液和养分,而和身体其他部位不同的是,心脏肌肉很少通过无氧的方式运作。也即是说,不同于我们做“无氧运动”,无氧呼吸能够临时分解糖分与脂肪以产生能量,并且带来呼吸不充分所导致的乳酸等物质,心脏在大多数时间需要通过血管携带氧气来支撑正常运作——你可以想象一下,心脏和肱二头肌一样在工作之后变得“好酸”,简直是噩梦一般的事。因此,保障冠状动脉的弹性,避免其硬化,并产生血管变窄、血管破裂、血栓等负面效果,是保护心脏的重中之重。
《
职场人该这样保护心脏了
》,
作者: 【日】池谷敏郎,译者: 董纾含,
版本:
果麦文化|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25年1月
维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
在古时的民谚中,我们常听到类似成大事者必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稳定情绪,也就是常说的“大心脏”。在诸多重大体育赛事中,我们也常说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淡定而不慌。转化至物理层面,这一点对于日常生活的心脏保养也同样适用。心脏一生都在工作,而过快的心率自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以及增加血管的阻力。如此,心脏在高强度工作时,就会一边抵御重压,一边“负重前行”。自然,这不利于心脏的保护。要想减轻心脏的负担,就要注意控制心率,同时让血管舒张,让血压维持稳定。
预防心衰。
所谓心衰,也就是心脏泵血不正常。这在直接层面可能导致缺血,而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心脏以及全身的活力,身体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状态,甚至稍微磕着碰着就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心衰的原因在于心肌不够强壮,以及身体活力不足。一些常见的现象会表明,我们的心脏已经处于心肌功能下滑的状况中,需要加以警惕:步行速度变慢;爬坡或爬楼过程中容易气短且心悸;脚部与脸部水肿明显;入夜后开始咳嗽;夜间尿频;侧躺时呼吸困难;身体乏力且容易疲劳。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不会有“看着看着文章,突然被确诊心衰”的感觉。
在现实的工作职场环境中,各种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与以上三个原则相关。高压力、长加班、不规律的饮食、担心上下级与同事关系等,都会与它们联系在一起。池谷敏郎总结了一些容易“伤心”的不良生活方式。具体包括给自己太多压力,这可能通过导致房颤
(心率不齐)
及心率过快等不良情况;爱吃重油食物、过多米饭和甜食,这可能诱发肥胖及代谢变慢等症状,增大心脏泵血压力;“三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它们本身也是一种病症;入睡时间不规律,这使得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生物钟混乱,并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遇到小事就心烦意乱,这会通过影响心率而诱发心脏问题。这些对于职场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在每年的体检单上,我们都能在其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接下来的内容,我们通过“怎么想”“怎么动”和“怎么吃”三个部分,详细阐述池谷敏郎的心脏保护方案。其中一些从从医经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方法,也会帮助你更加有效地投入实践。
“怎么想”:给心脏减压
已有诸多案例表明,压力能够给心脏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根据上文的“三原则”来举几个例子。譬如,长期压力状态下,职场人容易形成“压力肥”,他们往往通过美食来犒劳自己、用咀嚼来消化一天的委屈,并且缺乏运动,久而久之,心血管的弹性保持就显得岌岌可危了。压力也会造成心率过快和不平稳,这会造成心脏的负担加重。实际上,根据在日本福冈县田主丸町进行的一项18年跟踪研究,心率每分钟在60到69次的人死亡率仅有15%左右,但心率每分钟90次以上的人,死亡率陡升至近40%。同时,压力之下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衰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心理情绪和生理状态之间充满着紧密的关联,这需要我们加以警惕。
但更为重要的是,池谷敏郎提醒我们,在职场中,不要强行“控制情绪”。譬如,在被上级批评、被同事甩锅,一天经历了诸多大小崩溃的事之后,不要想着强忍内心的咆哮,假装自己是个无表情的“正常人”,这时候,及时的宣泄和哭泣反而更有利于让压力得到缓解。总之,真正要做到的是减少压力的堆积,将身体变为压力的疏通基地,而不是把精神世界作为一个巨大的压力囤积场,像踩垃圾桶一样使劲让它“不淤出来”。
延伸阅读
《心脏简史》,作者
: [美] 桑迪普·乔哈尔,
译者
:
黄维佳
/
金培峰,
版本:
联合低音|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10月
这几点建议可能更有实用效果。首先是“不要回忆”。在经历了一天烦心事后,回到家躺在床上的职场人可能非常容易陷入“放电影”的状态中,回忆一天的大事小事,尤其是烦心事。而一旦如此,心率和血压就容易升高,进而对心脏产生负担。过去的事已然过去,减少回忆大小事宜的频率,并且避免往坏的方向去想。
其次是减少“烂事”的几率。现实生活中,小心躲避烂人烂事以及学会退让,这不仅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减少夜间回忆。远离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命运、拒绝助人情结,尝试减少愤怒,这些都是减少烂事发生的、直接可行的方式。我目前使用的手机壳,写了一个大大的“对”字。每当遇到令人烦心的事情,产生想要怒怼或争辩的时刻,我就默默看两眼,然后说:对对对,你说得对。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池谷敏郎提供的“魔法咒语”——当你想要发火或者因为烂事而情绪起伏时,心中默念:
真的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用珍贵的心脏健康去交换吗?
默念几遍,或许你会有所好转。
电视剧《
问心
》
剧照。
再次是减少内耗。内耗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它不是别人带来的,恰恰是自己带来的。人们总说“自己的人生没有太多观众”,但真正落实到自己身上时,这句话容易变得没那么有效。实际上,在我参加的学术会上,学术报告就常给我一种内耗感,尤其是在发表完成后遭遇沉默或冷场状态时,我会感到尤为紧张,觉得是不是自己“露怯”了。但实际上,在私下的聊天中,我们普遍表示,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到底说了些什么,其一是因为汇报内容的专业性极强,大家可能不会跟得上,另一方面是,这其实就是一次发言,并没有人真的在乎什么。更多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其实只有我们自己在乎,并没有那么多人在意。想到这一点,心中产生的无谓内耗,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最后是培养自己全情投入的一项或几项兴趣。池谷敏郎列举了一项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兴趣越多的高龄人士,死亡率越低。若将兴趣为0时的死亡率定为标准率1,那么当兴趣大于6个时,这个数字已经减少至0.61,近一半。在当下,对青年人的休闲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商场中的健身房、舞蹈室,街边的攀岩馆,公路上的骑行与夜跑等,都是值得发展的兴趣爱好。当然,你也可以喜欢流行音乐、电子游戏、小众电影、养花、厨艺等,世界上值得喜欢的东西许许多多,你总能找到让你摆脱工作压力状态、放松下来的有意义的事情。
“怎么动”:
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对心脏有益
池谷敏郎尤其强调运动的作用。运动至少在三个方面能够保护心脏。其一是增强心肺功能,也就是心血管输送氧气和养料的能力。我们会注意到,专业运动员的心率一般较低,有的甚至静息心率在60以下,这就是因为他们在长期锻炼中,心肺功能变得极为强大,单次泵血的效率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其二则是减少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并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硬化。许多跑步健身的人士都会觉得运动过后整个人变得特别舒服,心情也好了不少。这是因为一些有氧运动会让大脑结构产生变化,控制自主神经的过度亢奋,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运动解压确实是一项健康有效的解压方式。其三则是改善代谢综合征。运动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提高新陈代谢能力,燃烧囤积的脂肪,并减少心脏的工作压力。
ic photo.
不过,运动虽好,也不是一味运动。在这里,运动的关键是控制心率。过高的心率本身对身体无益,疯跑、过度健身等行为,反而在增加心脏的压力。我们也在一些体育赛事或登山新闻中常看到休克等事件,原因便在于此。有一个直观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心率是否正常。首先是预估自己的最大心率,根据池谷敏郎提供的公式,由于最大心率主要由年龄决定,我们需要用220减去自己的年龄,即可得到自己目前的最大心率。接着,我们的最高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运动时的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至60%,说明我们的运动程度较轻,而运动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0%至80%,说明运动较为困难。
如果你是一名平时不爱运动的人士,那么在一开始,你的运动需要控制心率在最大心率的40%以下,这样可以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的状态,而在适应一段时间后,你的运动心率可以控制在最大心率的40%至70%,避免进入心脏高负荷的状态。如此,在高效燃脂的同时,心脏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书中,池谷敏郎同样提供了一些在办公室就能进行的放松操,他称之为“僵尸体操”,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合理运动的模板。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感觉来选择运动——在如今,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愈加普及,测量心率对我们来说并非难事。而在一些常用的运动App中,控制心率的有氧运动课程也比比可见。甚至我们在社交网络中,一些运动爱好者就会主动分享他们控制心率的运动攻略或妙招。如果你是一名运动爱好者,用跑步、游泳、骑行等方式来保护心脏,自然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但如果你没有时间和场所,那么简单进行一些体操,放松身体和自主神经,让心脏得到更好的呵护,这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怎么吃”:
保护心脏从口腔开始
吃饭是人生大事。我们每天都会摄入水和食物,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但这也就让吃这一活动对心脏的影响更加普遍。池谷敏郎首先介绍了三个保护心脏的饮食原则。第一,减盐,不能口重;第二,不摄入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的食物;第三,适当保证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标。
一些常见的健康饮食习惯,如少盐少糖等,我们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对于心脏而言,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需要养成,我们着重介绍这些方面。
电视剧《问心》剧照。
首先是“有序吃饭”。吃饭时如果先吃碳水,可能会造成血糖急剧升高,进而压迫血管和心脏。为了使得血糖缓慢升高,我们要注意吃饭的顺序。先吃蔬菜和豆类,这是因为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刺激人体肠细胞分泌GLP-1这种物质,它是一种瘦素,既能够抑制食欲,还能够防止餐后血糖增高。如果在职场中只能吃外卖,那么可以在楼下超市买一杯无糖豆浆,先喝,再吃,同样有效果。
其次是正确吃早饭。不吃早饭的危害我们已经提及多次,从睡眠状态醒来后,长期低血糖导致血管受伤,进而使得心脏受损;而在吃午饭时,血糖又急剧升高,这使得血管和心脏遭受二次伤害。早餐一定要吃,但也要吃得步骤得当。毕竟,在进行了一晚休息之后,我们的身体状态“空空荡荡”,消化系统和血管都经受不起过多刺激。因而,在吃早饭时,我们尽量选择温热的、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记得细嚼慢咽,切勿狼吞虎咽。同时,很多人喜欢早上喝蔬菜汁以代餐,但这样的方法对肠胃实际有刺激作用,毕竟蔬菜汁是凉的。早饭记得吃八分饱。
此外,池谷敏郎还介绍了一些对于心脏友好的营养物质。比如,LTP能够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在奶酪中我们可以找到它。GABA可以缓解压力、降血压,日常服用一些巧克力、西红柿、大豆、菇类、香蕉等,可以更多摄入它。槲皮素藏在洋葱、芦笋、绿茶等食物中,有助于抗氧化,修复氧化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此外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抗氧化物质,在胡萝卜、西红柿、西蓝花等许多蔬菜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
总而言之,爱护心脏是一件大事,但爱护心脏要时时处处从小事开始。在我们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中,心脏的呵护就已经开始。在《职场人该这样保护心脏了》中,池谷敏郎在更多生活的细枝末节提醒着我们。比如,早上用大音量铃声叫醒自己,就不利于心脏的保护;为了提神用凉水洗脸等,也对心脏潜在造成伤害。更多这样的生活细节,需要读者自己在书中探索。职场人在当下的高压力和艰难处境我们已有共识,这本书的好处便在于,它将职场人的心脏保护融入到日常习惯中,在忙碌的生活之中就能够有效保护这个重要器官。但它同时也提醒我们,正是因为你是职场人,你才需要将它的保护融入生活的每个侧面。新年开工,希望你能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拥有好状态。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王楷文;编辑:走走;校对:杨许丽。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
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打开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新京报书评周刊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