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刘小军:用ECMO架起生命之桥,在ICU里创造奇迹!| 第十届医学家年会77

医师报 2025-3-5 10:57:10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河南地处我国中原地区,人口众多,对医疗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其中就包括优质的重症医疗资源。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是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底线和红线。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是整个医院综合医疗能力的体现。正因如此,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小军教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该院重症医学科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医院的重症医疗服务能力,甚至带动全省重症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守住这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底线和红线,是他自接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后便一直殚精竭虑为之努力的目标。他率领团队,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让无数濒临凋零的生命重燃希望之光。
1.webp





2.png


破冰之举:填补河南ECMO空白
2009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向全国公开招聘重症医学科主任,已经从事了10多年麻醉工作的刘小军欣然前往,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受到了院领导及同仁们的认可。


当刘小军接任郑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时,眼前的景象令人忧心:8张床位、寥寥数名医护、陈旧的设备,与医院其他优势科室,如消化内科、心外科、心内科相比,宛若荒原。彼时的河南,人口近亿,重症医疗资源却捉襟见肘。“若按传统路径追赶,永远只能望人项背。如果发展传统的重症技术,如呼吸机治疗等,我们面前已有无数座大山。”刘小军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突围。他将目光投向了一项当时在河南尚属空白的技术——ECMO。“走出第一步意味着将来你有可能占领制高点。”


ECMO俗称“人工心肺”,能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危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然而,这项技术对团队协作、设备管理的要求极高,当时国内仅有少数顶尖医院掌握。面对质疑,刘小军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带领团队远赴上海学习,从零开始搭建ECMO团队。2012年,他们迎来了首例ECMO救治案例:一个8岁的男孩乘坐公交车时发生车祸,导致肺脓肿、呼吸衰竭,命悬一线。刘小军果断启用ECMO,72小时的生死博弈后,孩子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一刻,河南重症医学ECMO技术应用的里程碑就此立起。 


3.webp


刘小军教授


生死抉择:技术与人性的交响
在ICU,每一个病例都是技术与人性的双重考验。数年前,一位26岁曾5年不孕,后试管成功的年轻孕妇,在孕28周时遭遇车祸,坠入深水沟,造成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肺部感染。ECMO虽能挽救她的生命,但抗凝药物可能引发流产。家属的信任成为关键:“您尽管治,我们信您!”有了这样的鼓励,刘小军再也没有顾虑。他顶着压力启动ECMO。7天后,孕妇苏醒,胎儿安然无恙;3个月后,一个3.6公斤的健康男婴呱呱坠地。“医者的价值,莫过于让破碎的家庭重归圆满。”刘小军感慨道。  


这样的故事在郑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屡见不鲜。截至目前,该科室年ECMO病例数超200例,救治成功率居全国前列。2024年,河南ECMO病例数跃居全国第一,超越经济发达省份。这一成就背后,是刘小军教授团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军教授团队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体外循环科主任李建朝团队的带领下以及省内兄弟医院的紧密合作。



织就生命之网:成立省内10家ECMO分中心
发展并推广ECMO这项技术可谓挑战重重,最困难的是ECMO团队的建设。救治生命往往争分夺秒,ECMO应用必须及时。前期的评估与判断,中期的管理,后期的策略都需要团队成员们来完成。为此,刘小军创新大胆地将ECMO置管等技术教授给了护理团队,以便让医生有更多精力去管理患者。“比如吕护士长,一年ECMO置管达100例以上。”刘小军介绍,他们还成立了10个ECMO小组,肠内营养、呼吸治疗等7个护理小组。


此外,ECMO的黄金救治窗口往往只有数小时。为突破地域限制,刘小军以郑州为中心,在河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布局10家ECMO分中心,每个分中心辐射60公里半径,共辐射全省100家县级医院。每个分中心配备救护车、ECMO设备及专业团队,确保患者在一小时内获得救治。以豫东永城市为例,深夜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ECMO团队可迅速抵达现场,与死神赛跑。


然而,ECMO并非万能。对于院外猝死患者,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更为关键。刘小军将目光投向基层,带领团队为永城市1100余名乡村医生开展标准化心肺复苏培训。同时,他不断探索ECPR(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技术,它被誉为ECMO技术运用的天花板,ECMO这顶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可用以拯救更多院外猝死的年轻患者。“年轻人的猝死率逐年上升,我们必须跑得更快。”刘小军的语气中透出紧迫。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心脏停跳超过4分钟,甚至20分钟的患者,大脑神经细胞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容易发展成为植物人状态。如何保护这些患者的大脑,刘小军开始深入研究开展ECPR-Duoflo深低温脑保护技术。利用一个水箱,一道管子可将患者大脑温度降到27度,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


多年的努力,使得郑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声名在外,“需帮扶,找二附院。”这句话在业内广为流传。郑大二附院重症医学科不仅是ECMO技术的实践者,更成为全国16家ECMO培训基地之一。每期培训仅招16人,学员需脱产学习3个月。如今,已有33期学员从这里走出,成为各地ECMO团队的中流砥柱。火爆的报名甚至需提前3个月排队,足见其影响力。 


2017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已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是省内重症医学领域唯一入选该提升工程的医院。刘小军介绍,ECMO耗材均为进口且费用高昂,使用一次约花费六到七万元,这部分费用已经被纳入到河南省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内,开展心脏支持的ECMO报销费用约60%,开展肺部支持的ECMO报销费用约70%,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技术再先进,若因费用让生命止步,便是医者的失职。”刘小军如是说。



未来之愿:让生命之灯照亮四方
如今,河南省内ECMO分中心布局已初步完成。但刘小军的愿景不止于此:“能否在省外建立分中心?能否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患者?”在他心中,ICU不仅是救治场所,更是创造奇迹的圣地。那些带着绝望而来的家庭,因ECMO重获新生;那些濒临熄灭的生命之灯,因医者的坚守再度长明。  


ECMO如桥,连接生死;医者如灯,照亮希望。“医学的进步永无止境,但医者的初心始终如一——尽最大努力,让生命不留遗憾。”刘小军站在ICU的病房里,目光坚定。窗外,晨曦初露,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在ICU,生命的奇迹,永不落幕。  




编辑/排版:黄玲玲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医师报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