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16岁那年夏天,我用自己的肋骨做成了“左耳”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16岁那年夏天,我用自己的肋骨做成了“左耳”
[ 复制链接 ]
果壳病人
2025-3-5 10:53:47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我34岁了,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出生时,
我左侧的耳朵没有耳廓,只有一个肉球
,可能也没有耳道和耳蜗,左耳前面还有耳前瘘管(一个小洞),总是瘙痒,一挠还有臭臭的分泌物。右侧耳廓发育得还算正常,但有附耳,附耳处也有耳前瘘管。
右耳附耳前的耳前瘘管丨作者供图
印象中,16岁以前我从来没有留过长发,一直是蘑菇头的形象。小时候不懂,妈妈告诉我这是为了遮住我左耳的缺陷,不让别人看到。
其实我知道妈妈一直很愧疚,自责没有给我完整的身体。
但她一直把我当成正常的孩子来教育,从来没让我产生过自卑的心理。出生时医生还告诉妈妈,等我长到差不多定型了,耳朵大小固定了,可以做耳廓再造的手术。
16岁那年的夏天
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左耳”
2006年的夏天,我刚中考完,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中考结果、录取通知书还有自己的16岁生日。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了一家在耳廓再造领域颇有研究的医院,在大概了解了手术方法以及风险以后,我就住进医院等待手术了。同病房有个情况差不多、比我大几个月、叫星星的小姐姐,还有湖北的、12岁的平平弟弟,我们仨很快成了好朋友,互相陪伴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我的治疗方案大概是这样的:手术分两年做,为了避免排异反应,全部为自体移植。
第一年,医生先切除我那像肉球一样的左耳外耳,但保留耳垂,从最下面的一根肋骨上取一小段软骨,雕成耳朵的形状,埋在头上耳朵的那个位置,然后从大腿取皮,覆盖在软骨上面,让它贴着脑袋生长一年。第二年,医生沿耳廓将我的耳朵“切”开,再从肋软骨刀口附近取皮,植入耳后,就可以了。
为了避免耳朵旁边的碎发引起伤口感染,我被医生剃成了“小秃子”,幸亏还有另外两个小秃子陪着我。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住院、第一次手术,还是个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术。手术室冷冰冰的,氧气面罩一样的东西一捂,我就昏过去了。
再次醒来时,我的头上已经被缠了个大包,还插了好几根管子用来排出积血。躺了7天以后可以下床了,总共住院了一个月左右,我在医院里过了16岁生日,也收到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术后,我的左耳长得很好,就是右侧肋下多了个将近30厘米的伤口,长得歪歪扭扭的像蜈蚣一样,有点丑。
高一的生活忙忙碌碌,需要认识新的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妈妈给我买了一顶很像之前发型的假发,同学们都不知道戴着假发的我经历了什么。
2007年的暑假,我接受了第二次手术,从肋骨那个伤口处取皮、植入、缝合、拆线。
术后虽然左耳依旧没有听力,但已经是个“耳朵”了!我终于可以露出两边的耳朵了,终于可以梳马尾辫了!
手术后我的“左耳”丨作者供图
十几年过去了,宝宝的耳朵是正常的
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结婚,时间来到了2019年,我怀孕了。
因为工作太忙碌,宝宝都4个月了我才确认自己怀孕了,然后开始手忙脚乱地建档、检查。为了避免孩子像我一样有缺陷,我和爱人特意挂了某大型三甲医院遗传学主任的特需号,了解小耳畸形这个疾病是否存在遗传的可能性。
专家说不能排除,但也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一定就会遗传。
一方面想着自己都快30岁了,另一方面也确实喜欢小孩,我们决定留下这个宝宝,到大排畸的时候再详细检查。
大排畸的时候我们跟医生说明了情况,医生反复帮我各个角度确认,宝宝耳朵应该是正常的,我瞬间松了一口气。2020年2月,我顺利地生下了一个没有任何缺陷的女儿。
近两年,我右耳前的那个耳前瘘管经常发炎,左耳耳后的瘢痕处也经常有类似过敏的症状,还起了湿疹。
但对我来说,目前的状况已经很好很好了。
跟别人说话时,我希望对方不戴口罩,因为需要口型辅助我才能听清楚,和别人一起走路时,我也比较希望对方走在我右侧。我每次都会跟他们解释一下,还好大家都很理解、也很尊重。
医生点评
于爱萍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主治医师
小耳畸形(Microtia)是先天性外耳道发育不全或缺失的常见畸形之一,通常伴随耳廓缺损和听力问题。
该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耳廓的软骨和相关组织未能完全发育导致
,会给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小耳畸形的发病率为2.06/万,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的具体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药物使用或辐射暴露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胎儿耳部的发育。
从临床上看,
小耳畸形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外耳道的缺失、耳廓的形态不全或完全缺失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听力障碍、面部畸形等。正如本文作者所述,她的左耳缺损不仅是外形上的缺陷,还伴随着听力的丧失,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
在诊断方面,小耳畸形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全面的耳鼻喉科检查、听力评估以及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耳道及内耳的发育情况,确定是否存在伴随性疾病,如内耳发育不全或其他颅面畸形;确定是否存在听力损失及其具体原因,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小耳畸形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外观和听力功能,尤其是通过耳廓再造术达到较好的外观效果。
对于耳廓发育不全的患者,常见的修复方式为“
自体软骨移植术
”,整个手术完成大约需要半年到两年。
手术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雕耳”,取患者肋软骨并雕刻成耳廓的形状,移植到耳朵缺失的部位,紧贴在脑袋侧面;第二步“立耳”,通过皮肤移植技术覆盖耳廓软骨后部,让第一步完成的“新耳朵”站起来。对于患者来说,使用自体组织进行新耳朵的雕刻和移植不仅可以恢复外形,还能避免排斥反应。后来作者在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后接受了该手术。
通常来说,8~10岁是自体肋软骨全耳再造的最佳年龄,该年龄段大多数小朋友肋软骨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可满足手术要求。
对于伴随传导性耳聋的患者,通常还需要进行耳道重建或扩张手术、中耳重建手术。听力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后的效果可能并不完全理想,
配合助听器等设备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听力水平
。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的患儿,在5岁前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早佩戴助听器。
小耳畸形的遗传学基础尚未完全揭示,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小耳畸形的发生有关(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Goldenhar综合征等)。因此,
对于有家族史、尤其是计划怀孕的患者,进行遗传学咨询和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评估后代发生小耳畸形的风险,并制定科学的规划。
小耳畸形作为一种先天性耳部畸形,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小耳畸形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外貌上的自卑和社交障碍。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揭示了小耳畸形患者在治疗和心理调适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临床治疗中,不仅要注重外观和功能的恢复,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支持。对于有类似问题的患者,尽早就医并接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并减轻疾病带来的影响。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瑶瑶
编辑:刀客特魏、黎小球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果壳病人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