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HBV的父婴传播——一片亟待开垦的土地(上)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HBV的父婴传播——一片亟待开垦的土地(上)
[ 复制链接 ]
国际肝病
2025-3-5 10:42:30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者: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程书权
编者按
众所周知,全球有50%~80%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来源于家庭垂直传播,尤其是母婴传播(MTCT)。MTCT也是造成我国HBV家族聚集性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熟知的是,母亲通过在孕期及产后的规范阻断治疗,以及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已将MTCT的风险降至极低水平,目前我国已启动了新的MTCT“零传播”研究项目。
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是,HBV感染及其导致的相关性疾病具有显著的家族关联性,一般来说,一家人中,从近亲到远亲,甚至可以回溯到祖上数代的长辈,都有罹患肝硬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CHB)或黄疸、腹水、呕血等病史。其中虽多数可归因于母系的垂直传播,但亦不乏母亲、祖母、外祖母等均无HBV感染,而父系携带病毒的情况,这就是“父婴传播(Father-to-child transmission,FTCT)”。这说明,在现代HBV感染率依然较高的前提下,HBV并非只“青睐”女性。
与母婴传播相比,乙肝的FTCT则显得隐晦和低调,且充满着未知和争议。那么,男性HBV感染后发生FTCT的概率如何?能否像MTCT那样有良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就CHB的FTCT的发病与阻断情况加以梳理。
一、FTCT的发现与争论
HBV的垂直传播本身可分为MTCT和FTCT两种。只是日常中前者“名气”太大,使得后者“黯然失色”。早在1977年,就有学者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 DNA可能整合到宿主生殖细胞基因中,从而传染给下一代。国外也有研究发现,当父母任何一方HBsAg阳性时,在胚胎中均可检测出HBV DNA,推测HBV可能通过生殖细胞垂直传播,其中HBV通过精子传播给婴儿是FTCT的可能途径之一。
直到1985年,国外有研究者从1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精液中检测出3例有HBV DNA,且在其中2例的精细胞基因组中发现了整合的HBV DNA序列,由此首次提出了HBV可能经精细胞进行垂直传播的观点。1987年,国外又有研究发现HBV可以通过人工受精传播。而另一项研究发现,HBV感染可对精子同源染色体产生诱变效应,增加精子同源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并且HBV DNA能够非特异性地整合到精子的同源染色体中,通过改变精子遗传学组分而扩大遗传效应,从而将HBV垂直传播给子代。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HBV DNA在人精子染色体上整合的最直接证据。
2007年,日本研究了5个家庭中的13名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包括8个孩子及其各自的父亲。对来自HBV基因组的2个编码区域、S基因和X基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了这13位受试者的13个核苷酸序列,发现5组父亲和子代的HBV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100%。另外,日本有研究者对57名HBsAg阳性的儿童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HBV DNA序列分析,发现65%来自HBV携带者的母亲,其余35%来自HBsAg阴性的母亲(这也与慢性HBV感染患者中60%~70%为男性,30%左右为女性的自然分布规律相符),其中14名的父亲为HBV携带者。系统发育树分析证实,在3个家庭中发生了FTCT。
一项运用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观察到,HBV的基因整合入精子后,可在传递给胚胎后复制和表达。有研究总结了25例男性CHB患者的精子研究数据,发现HBV DNA在精子中的整合率为0.109%,并与HBV DNA载量的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后来的多项试验陆续证实,父亲可将HBV通过精细胞传给子代。例如,曾有研究采集了妻子健康、丈夫为CHB患者,因其他原因终止妊娠的3个月内胎儿的血清及肝组织样本,发现父婴间HB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几乎为100%,在胎儿的血清、肝脏、白细胞、心脏、脾脏、胸腺等组织脏器中均检测出HBV DNA,证明出生前的父婴垂直传播存在。据此认为,HBV具有泛嗜性,精液中HBV标志物(HBV-M)的检出以及精子染色体上HBV DNA的整合,无疑进一步为HBV通过FTCT提供了证据。
另据最近的一项由469对HBsAg阳性男性和HBsAg阴性女性组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496名男性患CHB,该研究探讨了HBV蛋白对早期胚胎的影响,发现HBV不仅存在于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中,还可通过增加活性氧物质,在受精后的早期阶段损害人类精子和胚胎形成。
但临床也有不同的研究争论:虽然HBV DNA已被发现可整合到精子中并诱变染色体,在受精时将HBV传递给胚胎,然而有研究发现在精子中已经整合的HBV DNA并不能进一步复制产生新的完整HBV颗粒;另有研究人员曾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大三阳”和高HBV DNA滴度男性的精液中检测到HBV,但此种病毒未能造成卵母细胞感染,精子细胞中不含HBV,因此认为受精卵不易被HBV感染而引起子代感染,故FTCT的概率很低。
还有一项研究在父亲感染HBV而母亲无感染的体外受精胚胎中检测到HBV mRNA,然而18例来自HBV感染父亲的胚胎中仅1例出现HBV mRNA阳性,在顺利移植该胚胎后出现流产现象,其余未检测到HBV mRNA的胚胎发育成的婴儿未显示HBV感染。但由于该HBV mRNA阳性的胚胎流产,导致研究对相关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提示FTCT的可能性极小,据此,尚难得出确切结论。
上述研究的反对意见认为,研究样本量均较小且缺乏临床资料支持,故难以被广泛认可。如国外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从HBV感染者中获取的精子染色体,发现有21%(9/42)存在HBV,但其是否能构成子代感染并未深入探索。而迄今真正能够证实FTCT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相关的真实世界数据完全欠缺,推测所谓的“FTCT”可能主要为家庭密切生活接触的水平传播所致。目前也缺乏FTCT的系统阻断报道或大数据方面的治疗经验。
二、FTCT的发生机理
FTCT是指HBV通过精子细胞将HBV传播给子代,或经接触感染其配偶继而由配偶传给子代。
主要发生机理可能为:
①精子直接感染:体外实验证明,精子可自由俘获HBV DNA,并储存在精子头部的细胞质中,可随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进入卵细胞,然后随受精卵复制传递至胎儿组织,引起宫内感染。还有研究发现精子介导的HBV基因可在早期胚胎细胞中复制和表达,证实了HBV DNA可以通过精子垂直传播。也有研究发现HBV DNA可与精子染色体多点、非特异性结合,引起染色体畸形和遗传物质改变,并传染给下一代,但目前认为此种形式较为少见。
②性传播感染:性行为过程中,男女双方的生殖器官黏膜发生摩擦后,易出现微小破损,HBV通过破损黏膜进入无抗体女性的体内,进而侵入上皮细胞和黏膜下的朗汉斯细胞等中复制并入血,先导致女性被感染,进而通过MTCT的形式影响子代。
③免疫细胞捕获感染:HBV可被生殖器官黏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等捕获,然后将HBV传递给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而在这些细胞内复制,并随免疫细胞迁移至全身。
④炎症促进感染:若夫妻一方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如慢性的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宫颈炎等时,局部黏膜通透性增加、免疫力降低,这不仅有利于HBV的吸附和侵入,还会使其更容易突破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和血液,从而增加MTCT的传播概率。
⑤婴儿出生后的水平传播:此为迄今公认FTCT的主要途径。
三、FTCT的发生概率
据一项旨在检验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是否与精液中HBV DNA有关的研究,纳入了151名来自不育夫妇的CHB男性患者。其中,94.7%的患者血清HBV DNA呈阳性,43.0%的患者精浆HBV DNA呈阳性。与精浆HBV DNA阴性者相比,精浆HBV DNA阳性者的血清HBV DNA和HBeAg水平显著更高。
国内外普遍认为,通过父亲途径的HBV传播风险远低于MTCT,调查显示,当父亲为HBsAg、HBeAg双阳性(“大三阳”)时,常提示父亲体内HBV DNA载量较高,其所生育婴儿的感染概率亦可达80%以上,接近MTCT的水平。即便父亲为抗-HBe阳性的“小三阳”,其子代的感染概率也在20%左右,个别研究报道FTCT的概率为31.6%。
若育龄期父母均为CHB,则子代的感染概率更高。如分娩期的MTCT,分娩期间胎儿会接触母亲含有HBV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若胎儿皮肤、黏膜因产伤等引起微小破损,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据统计,未经预防措施干预时,此阶段感染概率为40%~60%;若发生产程过长、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会使胎儿接触病毒的时间更长、量更多,感染概率可升高至60%~80%;即使采取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仍有5%~10%的感染概率。
若父亲与孩子密切接触,感染概率约为10%~20%。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婴儿护理,如喂奶前不洗手等,也会增加子代的感染风险。若夫妻一方感染HBV,另一方未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时,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每年通过性接触传播概率为5%~10%;若感染者HBV DNA水平高,性传播的风险会增加,每年感染率可能更高;当未感染方接种乙肝疫苗并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感染率可降至1%以下。在母亲HBsAg阴性、父亲阳性的子代儿童中,HBsAg阳性率12.9%,显著低于母亲HBsAg阳性、父亲阴性的儿童的阳性率56.3%。
四、FTCT的感染途径
首选为家庭中的水平传播,如父亲亲吻婴幼儿细嫩的皮肤过于用力,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微小创口传染给孩子;家庭成员间共用毛巾、剃须刀、牙刷等,若一方有HBV,其上沾染的隐性血液污染器具后,另一人使用时可能因黏膜或皮肤的微小破损而被感染;在一些非正规的纹眉、文身、无痛穿耳孔等操作中,若器械消毒不彻底,亦会有类似风险。至于密切生活接触的传播,如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有的家长还将咀嚼后的食物喂养幼儿,理论上HBV不会通过完整的消化道黏膜传播,但当口腔、牙龈、消化道有炎症或溃疡时,HBV亦可趁虚而入导致传染。
父婴生活中密切接触感染HBV一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或孩子继承了父母对HBV免疫的缺陷,使得在生活中接触感染HBV;孩子的皮肤黏膜的损伤给HBV的传染带来机会。其次,由于HBV在精液、唾液等体液中的存在,若女方无HBV感染且无抗-HBs时,在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或亲密接触中,可将病毒传给配偶。此种“父-母-婴”的传播模式实际仍为一种特殊的MTCT,已有研究证实,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此种感染的概率。
FTCT发生概率最小者为生殖细胞中携带的HBV导致其在受精卵内复制而使子代患病,虽然基础研究证实此种传播可能存在,但定有其他机制制约其大规模发生,否则一旦此种传播变为主流,意味着胎儿在母腹中已经患病,势必在出生后即携带HBV,为任何免疫措施均难以中止的新CHB患者。但目前的所有流行病学调研均未发现FTCT发生率的异常升高。已知我国的CHB中60%以上为男性,30%左右为女性,倘若为受精卵阶段感染导致的FTCT,其发生率及危害必将远大于MTCT,而统计学的概率却是FTCT远低于MTCT(在疫苗使用之前约为26%,MTCT则在50%以上)。由此推测,关于“大三阳”父亲生育子女的HBV的感染率高达85.7%,“小三阳”者子女的感染率25%的报道,多数为婴儿出生后的水平传播所致。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国际肝病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