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看似中兴之世,却是民族沉沦之始……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看似中兴之世,却是民族沉沦之始……
[ 复制链接 ]
群学书院
2025-2-13 10:18:06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题图:南宋石刻
南宋是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政权,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代。
南宋弱,弱在偏安一隅,从始至终一直受到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民族自信心遭受空前打击,变得极为敏感脆弱。
南宋影响深远,则表现在诸多方面:重塑了自尊与自卑相融合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觉性极大地增强;意识形态趋于保守,儒学逐渐归于一体,文化模式走向稳定、内向甚至沉滞僵化;开创了 “绍兴体制”,结束了北宋皇帝“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权模式,中国政治进入独裁专权时期。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国之初的政治选择息息相关。
那么,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偏安?是大势使然还是有意为之?
看似中兴之世,却是民族沉沦之始!《苏轼的朋友圈》作者
郭瑞祥
新作
《临安之变:绍兴体制与南宋中兴》
带你读懂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黄天荡之战与南宋的根基
文 |
郭瑞祥
来源 | 《临安之变》
01
韩世忠
智守运河入江处
江南运河自杭州起,过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常州、丹阳至镇江府入海。建炎四年(1130)三月,金将完颜宗弼(兀术)在两浙追杀宋高宗赵构未果,抢劫了大量金银财帛,装上船只,从这条水路运回北方。
运河入江处,东焦山,西金山,扼守要冲。若在这里设一支奇兵,将筑起一道坚固的封锁线,金国水师未必能够顺利进入长江。
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率八千水师在这里严阵以待。
与金军相比,宋朝的水师熟悉水战,习惯了船上的颠簸,船上行走跳跃与平地无异。更为重要的是,宋军船大,海船长度可达百步,一步以一米八计,近二百米,是标准足球场的二倍。船上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跑车跑马,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航空母舰。而金军善于骑射,骑兵所向无敌,水师却是短板,所乘之船也大多艓子类的小船。
不过,金军势头正劲,自靖康起来往中原如入无人之境,宋军闻“金”色变,经常一触即溃。更严峻的是,金军号称十万,以八千对十万,无疑鸡蛋硬碰卵石,这仗能不能赢,委实难料。
要想赢面大一些,就须争取每个机会。
韩世忠推演战斗的每一步进程和每一个细节:金军遇到宋军船只的阻拦,一定不会贸然开展,而是先观察军情。金山、焦山都已被宋军控制,观察军情的最佳地点只有一处,那就是金山对面的银山!银山树木葱茏,风景幽绝,既是观赏江波的绝佳去处,又是伏击擒拿的最好场所。韩世忠抬高仰望银山,一个大胆的战术在脑海中酝酿……
韩世忠画像,图源网络
位于陕西榆林绥德的韩世忠塑像
02
韩世忠
大战完颜宗弼
果如韩世忠所料,当完颜宗弼押解着财物大摇大摆来到镇江,他本以为会像来时一样畅通无阻,不料百余艘宋军海船罗列江上,连鲈相接,鼓帆如大鹏之翼,旌旗如蔽日之云,气势高昂,跃跃欲战。以前同宋军打仗,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宗弼吃了一惊,先自胆怯了三分。眼前的宋军,决不似过去的宋军,必需稳扎稳打!
经过简单地观察,宗弼终于发现了地势高兀的银山,登上可以对江面一览无余。他一边派人到韩世忠营,名义上约战,实际上先试探虚实;一边骑着高马骝驹,带着四名随从亲自上山窥视宋军的长江防线。
银山的最高峰,建有一座龙王庙,颇负盛名,是香客祈愿、游客望江的好去处。宗弼带着随从来到庙门跟前,下马系缰,推门而入。韩世忠早在银山上布下埋伏,一队在山下江岸,一队就在庙内!按照事先部署,宗弼进门后,听到江中擂响战鼓,发出信号,岸边的兵先冲上来,断绝宗弼的归路,然后由庙里的兵将其擒获。谁料庙里的士兵立功心切,还未等鼓声敲响,就急急忙忙冲了出来。敌酋一看,回头上马便跑,庙里的宋军在后面猛追,而岸边的士兵没有得到信号,还在按兵不动。由于两股伏兵配合不到位,最终只擒获了五人中的二位,其他三人成了“漏网之鱼”。穿绛色长袍、腰盘玉带的敌酋跑得最快,仓皇之中从马上掉了下来,然后一跃而起,策马绝尘而去。宋军后来知道,那个人就是宗弼。
宗弼差点丢了性命,恼羞成怒,下令冲击韩世忠船队,与宋军短兵相接,决一胜负。韩世忠亲自驾船冲在前面,他的妻子梁氏也是女中豪杰,在阵后擂鼓助威,宋军个个争先恐后、拼死向前。宋军船大,金军船小,宋军用带有铁锁的大挠钩将金军小船钩住掀翻到江中,金兵便只有在水中扑腾求救的份儿了。双方大战了数千回合,金军还是无法突破。
金军过不了运河口,宗弼一时束手无策,只好向韩世忠献上橄榄枝、打出免战牌。先是承许把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全部留下,以换取安全北归,韩世忠没答应;又许诺用名马交换,韩世忠还是拒绝了。
完颜宗弼见金钱不能收买韩世忠,又无法与战,只好溜长江南岸溯流而上,目的是绕过韩世忠防区。韩世忠占据江中,紧跟不舍,边追边战,击柝之声日夜不止。两军如猫与老鼠,一个溜墙跑,一个沿墙追,猫时不时地扑过去挠上几爪子。
03
围困黄天荡
几天后,宋军将金军逼进了黄天荡。
黄天荡在今南京于南京市栖霞山东北,建有湿地公园,芳草萋萋,绿树茵茵,鸟禽和鸣,一派平静和谐的气象。如果不了解那段历史,没有人会想到这里曾是一篇辽阔的水域,曾发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成为宋金战争史上的攻守变化之战。
黄天荡横阔三十余里,港汊交错,只有一个出入口,利于水军作战。韩世忠将金军堵截在黄天荡中,这里眼看将成为完颜宗弼的刑场!
完颜宗弼不愿坐以待毙,亲率水军突围,韩世忠凭借大船优势,用两只船夹击金军一只小船,从上面缒下挠钩,便钩沉一只敌船,小半晌二百多金军便成为水面浮尸。金军大窘,把全部船队聚拢在一起不敢有稍许行动。无奈,完颜宗弼亲自走上船头向韩世忠喊话,请求放行,语气极其悲哀,仿佛一只等待受死的麋鹿。而韩世忠在大船上悠闲自在,取下身上悬挂的金凤瓶,里面装着醇厚的江南黄酒。韩世忠仰头豪饮几口,慢悠悠地给宗弼递过话:“想让我放你走?也不难。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咱们可以相安无事。”
宗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穷途末路,但很快传来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完颜昌在潍州(今山东潍坊)听闻他被困的消息,派大将太一孛堇前来接应,太一孛堇已经屯兵长江北岸,对韩世忠形成夹击之势。宗弼受到鼓舞,又登船与韩世忠协商。韩世忠这次更不客气,引弓搭箭,振臂要射。宗弼吓得掉头便跑。
宗弼与太一孛堇夹攻韩世忠,但宋军掌握了对付金军的诀窍,加上船大、艺熟、士气高,虽南北接战,但丝毫不占下风,宗弼被困在黄天荡里,仍然无法脱身。
四月十二日,韩世忠围困宗弼已经26天,只好再寻脱身之策。这时有人献计:曾有一条老鹳河从这里通向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秦淮河,后来被淤塞,如果能挖通老鹳河故道,可以摆脱韩世忠。宗弼大喜,动员士兵用一个晚上挖了五十里河渠,终于离开镇江到达建康。帆启船时,被韩世忠发觉,宋军紧追不舍,金兵驻留建康,但仍未能渡江。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完颜
宗弼,图源网络
位于铁岭的完颜
宗弼塑像
04
金军火攻渡江
完颜宗弼貌似真的走投无路了。但背水一战往往会有奇功!宗弼愿出重金征求对付大船的办法,重赏之下,必有奇计。有一位王姓的福建人真的给宗弼献上一策:在船上装些黄土,土上铺木板,这样行驶起来既平稳又迅捷,关键是防火!趁江面无风的时候悉数驰出,宋军的大船没有风就行驶不快,这时候用火箭射击大船的竹蓬,宋军则不攻自破。
用火攻的难点是需要在对方的上游,这样才有冲击力,快速点火,速战速决。有了挖河开渠的经验,宗弼故技重施,于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再开新河,从白鹭洲西南通往大江,把士兵调到了韩世忠的上游。
宗弼听从卜卦的方士建议,杀了一匹白马,残忍地剜了一颗女人的心,在自己的额头上划个口子,滴出血来,以此祭告天地河神,祈求次日风静浪止。果然,二十五日,天色晴好,丽日高照,即使在江面上也感受不到一丝空气流动。
宗弼一声令下,金军小船百舸竟流,一齐冲向宋军大船。而宋军的海船虽然张着帆,却难以移动启航,只能被动挨打。一时间,一支支火箭射来,矢如雨下,火从天降,宋军海船的帆蓬燃烧起来,远望大火蔽江,热浪滚滚。宋军海船准备有水陆两战装备,士兵裹有铠甲,战马铁面皮甲,在大火烧烤下,炙烫无比。人乱而号叫,马惊而嘶鸣,唯有江水能够灭火降温,于是人、马落水甚众。
金军趁机擂鼓追袭,震天动地。宋军大败,将领孙世询、严永吉力战而死。宋军败退七十里,多亏韩世忠事先安排有小船千余艘进行接应,才击退金军。
五月十一日,金军焚烧建康后渡江而去。
黄天荡古战场遗址
05
黄天荡之战的失败与教训
黄天荡之战最终虽以韩世忠失败告终,但韩世忠军队只有八千人,而金军号称十万,以八千抵十万,阻挡金军四十多天,败犹胜也。
金人南下以来,宋军接连战败,畏之如虎,往往敌未至而将先逃,或者金人刚到城下,守将就主动献城。包括宋高宗本人,一路南逃直至浮舟大海,远涉温州。黄天荡一战,宋人忽然发现,金军不过如此,我们照样能打胜仗!军民抗金的信心极大地增强了,战争形势发生微妙的变化。宋高宗听到捷报,高兴地说:“金人侵犯以来,诸军望风奔溃,今岁知世忠辈,虽不成大功,皆累获捷,若益训卒缮兵,今冬金人南来,似有可胜之理。”如果好好训练,冬天金军再来,就可以战胜他们了!
参知政事范宗尹则透过这场战役洞察了“天意”:“臣观自古临战取胜者,皆有先定之谋,……并非谋画,全是天意。前此兵将望风奔溃,而今岁皆能力战,此天意似稍回。”
古人认为皇帝拥有天下,是天命,天命不可违,天意大于人为。若天意稍回,大宋自然不会灭亡。
天意也好,人为也罢,黄天荡战役是宋金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奠定了南宋的根基,自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而南宋眼光转向国内,开始了自己的国家建构。
内容简介
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捡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
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国家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屈辱与荣耀,斗争与妥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理性的反刍和精神的皈依。
作者简介
郭瑞祥,专注于古典文化和历史创作,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兴衰更替的深层逻辑,近年来主要耕耘于宋史领域,出版有《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大宋文官:变法视角下的士大夫观察》《宋徽宗:皇帝·艺术家·俘囚》《苏轼的朋友圈》等十数部作品。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群学书院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