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为父的两难困境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为父的两难困境
[ 复制链接 ]
北京青年报官网
2025-2-13 10:16:11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王红(古典文学教授)
曹魏末年,大名士嵇康被司马昭杀害。临刑前,嵇康将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朋友山涛(字巨源),安慰儿子说:有山巨源在,你就不是孤儿。
待嵇绍长成,天下已姓了司马,魏变了晋。山涛向武帝举荐嵇绍,绍正闭门隐居,想要推辞。山涛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天地运转,春夏秋冬都在不停地变更,何况人呢?希望嵇绍与时俱进,做个识时务的俊杰。嵇绍视山涛如父,听从了他的意见出仕,在晋武帝、晋惠帝父子两朝为官。
惠帝司马衷是有名的弱智皇帝,当官员报告闹灾荒百姓没饭吃时,他竟然说:“何不食肉糜?”干吗不吃肉粥呢?如此白痴,他的天下自然觊觎者多,他做皇帝十多年,国家就没安定过。皇后作乱,兄弟叔侄打仗(八王之乱),惠帝只是个被不同人物捏在手里的傀儡。嵇绍在惠帝时任侍中,忠心耿耿保卫着这个低能天子。
公元304年,东海王司马越奉惠帝北征,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与成都王司马颖激战,王室军队大败,百官与皇帝的侍卫四散奔逃,只有嵇绍临危不乱,端正冠带,挺身向前,用自己的身体为惠帝抵挡刀锋箭镞。乱军逼近皇帝车驾,飞箭如雨般射来,嵇绍当场被乱箭射死在惠帝身旁,鲜血溅了惠帝一身。战事平息后,侍从为皇帝换下血衣,昏庸皇帝竟然说出一句明白话:“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留下血衣为纪念。
历史开了个沉甸甸的玩笑,四十一年前,在司马昭篡魏之心路人皆知时,嵇康坚持不合作态度,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从容死在司马昭的屠刀下。四十一年后,嵇康的儿子也从容赴死,却是为了保卫杀父仇人的孙子,成了晋王朝的忠臣烈士。以后唐代人修《晋书》,嵇绍入了《忠义列传》,位居第一。
按传统观念看,嵇绍是忠臣,却又是父亲的不孝儿子。对这种矛盾,前人议论纷纭,顾炎武《日知录》“正始”条还据此阐发了“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意蕴。限于篇幅,此处姑且勿论。但顾氏补充一个例证:与嵇绍同时期,还有个叫王裒的人,因父亲王仪为司马昭杀害,坚决不仕西晋,授徒著书,隐居终身。同样遭遇,不同的处世方略,让人不由得遐想:当年,嵇康为何要将儿子托付给山涛?假使嵇绍不是由山涛教养长大又会怎样?
山涛的圆通、善与时周旋,嵇康应是深知的,而山涛重情义为人老成可靠又是嵇康深深信任的,所以他在写了那一通尖锐淋漓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开表示不与司马昭合作的宣言)后,仍将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阮籍不许儿子学放达,高傲的嵇康在《家诫》中教儿子言行规矩甚至庸碌。有谁能真正体会一个身处黑暗血腥时代的父亲的痛苦与无奈?
东汉党锢之祸中的范滂,慷慨赴死,毫无惧色,对未成年的儿子交代遗言时却沉痛惶惑、令闻者堕泪:“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恶绝不可为,而为善者却像我这样人头落地。孩子啊孩子,你的路该怎么走呢?
刑场上的嵇康,在抚琴弹奏《广陵散》时,内心是否也泛起过同样的惶惑无奈?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北京青年报官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