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儿童呕吐,除消化系统疾病外,还有这些疾病需要考虑

医脉通儿科 2025-3-4 22:48:37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webp
病例分享


病例1

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3d,黑便1次”入院。患儿近3d无明显诱因出现非喷射性呕吐,无胆汁及咖啡渣样物,每日10余次,曾在院外输液治疗1d,呕吐症状无改善,并出现黑便1次,急诊入院。新生儿期有脐出血、贫血病史,曾输血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史。


查体:体温(T)36.5℃,心率(HR)114次/min,呼吸(R)31次/min,血压(BP)117/62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前囟、眼眶稍凹陷。四肢肢端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5s。余项查体正常。


血常规:白细胞(WBC)7.79x109,中性粒细胞(N)0.679,血红蛋白(HB)72g/L,血小板(PLT)238x109/L。入院诊断:呕吐,贫血原因待查(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患儿入院当天抽搐1次,急诊头颅CT:左侧颞叶脑出血、血肿面积3.5cmx3.5 cm,左侧侧脑室及中线结构受压,向右侧移位,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立即转院手术治疗。
病例2

患儿女,2岁,“腹痛伴呕吐2d”。患儿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脐周痛,伴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等,自服药物无好转。入院当天呕吐物为深咖啡渣样物质,伴有少许鲜红血丝急诊入院。


查体:精神欠佳,神志清楚。皮肤弹性欠佳。腹软,无固定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存在,2~3次/min。四肢凉。余项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1)腹部平片(入院当天):未见异常。(2)血常规:WBC17.26x109,N0.847,HB126 ,PLT486x109,C反应蛋白(CRP)0.86mg/L。入院诊断:腹痛伴呕吐原因待查(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阑尾炎)。予暂禁食、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开塞露通便后解少许稀便1次,送检提示:白细胞5~10个/HP。外科会诊示暂无外科情况。次日查房患儿精神差、淡漠,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腹胀、明显拒按。追问病史患儿4d来进食少,无肛门排气。急诊腹部CT:结肠扩张、胀气,梗阻部位考虑乙状结肠远端,结-结肠套叠不能除外,大量腹腔积液。立即转儿童医院手术治疗。
病例3

患儿女,6岁,“咳嗽3d,伴反复抽搐、呕吐”。病程中有一过性发热,伴反复抽搐,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在当地医院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治疗2d,患儿抽搐减少,仍呕吐,急诊转院。患儿1个月前曾因“头痛3d,呕吐1d”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住院治疗痊愈出院。否认其他特殊病史。


查体:T36.3 ℃,HR146 次/min,R32次/min,BP200/134 mmHg,烦躁哭吵,神志清楚,痛苦面容,无缺氧征及呼吸困难。颈抵抗。咽充血。余项查体阴性。


入院诊断:抽搐、呕吐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高血压脑病)。给予抗感染、降颅压、降血压等处理,血压控制不满意。次日完善腹部CT等检查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病变,密度不均匀,3.7cm x 2.8 cm,考虑嗜铬细胞瘤。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临床诊断。
病例4

男,3岁,“腰背部痛3d,头痛1d,呕吐1次”。曾外院检查“无明显异常”未予特殊处理。门诊查体发现血压升高为120/80mmHg,故收入院治疗。否认传染病接触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7℃,血压120/80mmHg,精神可,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青紫,手足无皮疹。颈抵抗可疑,余项查体阴性。入院诊断:头痛原因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入院出现抽搐,体温38.4℃,考虑热性惊厥,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处理,并加强监护,次日体检发现手足红色疱疹,大便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诊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治疗8d,痊愈出院。


2.webp
病例分析


病例1

脑内血肿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脑内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发育异常等。儿童自发性脑内出血是指在无外伤的情况下,各种原因导致的动静脉或毛细血管自发性出血,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视情况而定会出现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表现、瞳孔变化、局部神经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重症患儿易伴发消化道出血。


例1由于无明确头外伤史,已呕吐3d,查体囟门、眼眶稍凹陷,脱水症状掩盖了颅内高压病情,且伴黑便就诊,导致误诊。另外,该患儿新生儿期脐出血、贫血,曾输血治疗,似乎提示该患儿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而这一重要病史未引起足够重视也可能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因此,完整的病史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早期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
病例2

肠梗阻误诊为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是常见的儿科急腹症之一,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例2以腹痛、呕吐起病,呕吐物带咖啡渣,入院当天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外科会诊暂无外科情况。住院治疗观察过程中,患儿腹胀并呈进行性加重,腹部体征明显,并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符合低位肠梗阻临床特点。由于严密观察症状、体征变化,及时复査腹部影像学检查,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是减少误诊、漏诊的重要方法。
病例3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嗜铬细胞瘤10%出现于儿童,且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多为一侧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表现有高血压、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高代谢状态等。典型的阵发性发作常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在200~300/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大汗淋漓、心律失常、恐惧或有濒死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致急性左心衰竭或心脑血管意外。


例3患儿在1个月前曾因“头痛3d,呕吐1d”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查阅该病历发现:腰椎穿刺、头颅CT、MRI均正常,未进行血压监测。此次以发热、咳嗽起病,伴有头痛、呕吐,查体有颈抵抗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于本次住院对血压进行了监测,而且高血压治疗反应不佳,为临床提供了诊断思路,而且诊断得到手术证实。因此,再次强调对急重症儿童应进行血压监测。
病例4

患儿以腰背部痛起病,无传染病接触史,早期手、足、口无疱疹,在院外就诊2d未发现异常。后因腰背部痛不缓解,伴头痛、呕吐来就诊,检查发现患儿血压升高,收住院观察,住院观察过程中患儿症状、体征逐渐典型,最终结合病原学检查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由于儿童高血压的标准尚不统一,且测量结果受较多外界因素影响,临床医生常忽视对6岁以下儿童的血压监测。因此建议当临床症状、体征不符时,完善的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可能会给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3.webp
儿童呕吐的病因分析


呕吐是儿童时期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伴随症状多种多样。引起呕吐的内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不能对患儿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导致误、漏诊,病情加重可能危及生命。


1、病史
(1)新生儿期:应询问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和难产史,了解羊水情况等。
(2)呕吐与进食等的关系:应了解呕吐的发生与食物、药物、精神因素的关系。有无不洁饮食及误服药物、毒物史。有无颅脑外伤史。
(3)呕吐物性质: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不含胆汁说明梗阻平面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含多量胆汁提示梗阻在此平面以下。上消化道出血常呈咖啡色样呕吐物。喷射性呕吐多见于颅内高压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4)其他伴随症状:呕吐伴腹泻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呕吐伴发热注意急性感染。呕吐伴剧烈头痛注意颅内高压症。


2、查体
全面查体,注意患儿的一般精神状态、神志,咽扁桃体有无炎症,口腔内有无溃疡、膜状物。患儿有无脱水、酸中毒体征。注意检查腹部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反复呕吐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根据病情进行血电解质、PH值、尿素氮、血糖、尿酮体等检查;怀疑颅内感染时做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病原学分析;必要时进行呕吐物的化验、毒物分析等检查;对新生儿或婴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需要采集血纸片和(或)尿液进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筛查;慢性胃炎可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等。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CT扫描、内镜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消化道梗阻、腹腔炎症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疑为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时可做颅脑超声、脑血管造影、CT及磁共振等检查。


5、呕吐病因

2020年我国的一项关于儿童呕吐的诊疗分析研究2,纳入了381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生后2d~14岁)。结果显示:最终确诊内科疾病239例(62.7%),包括胃炎、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颅内感染等。外科疾病92例(24.1%),包括肠套叠、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消化道异物16例(4.2%)。原因不明及其他34例(8.9%)。见表 2。


表呕吐病因构成分析2

4.webp




5.webp
小结


呕吐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可以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引起。其诊断应结合患儿年龄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及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避免误、漏诊。



参考文献:1.黄锐,马容.以误诊病例入手探讨儿童呕吐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9):694-696. 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5.09.020.2.郑莉萍. 381例儿童呕吐的诊疗分析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6):895-897.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06.032.3.廖清奎,母得志等,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4月.
4.万学红,卢雪峰主编 诊断学 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年7月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医脉通儿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