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老人遇到心理困扰,家人该如何支持

中国青年报 2025-3-4 22:29:53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webp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张庆娥回答记者提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人进入老年期以后,大脑功能会逐渐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心理适应能力减弱。另一方面,进入老年期以后,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家庭结构也会有一些改变,包括罹患各种躯体疾病等,都会导致老年群体容易出现悲伤、孤独、失落、无价值感等,严重的会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张庆娥说,对老年人的心理支持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需求,重在预防。
研究发现,许多慢性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罹患焦虑、抑郁的风险相比健康人显著增加。反之,焦虑、抑郁、失眠同样会影响慢性病预后。张庆娥建议,老年人要理解并接纳自身衰老的过程,积极接受环境、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于子女和家属来说,张庆娥建议要关心关爱老年人,有意识地与老年人建立情感联系。比如,定期电话、视频,最好常常看望老人,增加见面的频率和交流时间。
具体而言,这些交流也不仅仅限于日常生活的分享,还可以培养共同的话题,深入拓展交流内容和交流范围,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增加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比如,邀请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
张庆娥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抑郁症患者。经过医院系统的治疗以后,患者的情绪、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但是对于自己的精神心理状况一直不是特别满意,情绪和睡眠还有一些波动。这个时候正好家庭需要装修,子女就尝试让老人参与家庭装修的沟通联络工作。非常出乎意料的是,老人一方面将协调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另外一方面情绪和睡眠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此外,张庆娥还建议,老年朋友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扩展社交圈,避免社交的孤立,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增加自我认同感。比如,积极参与村委会、社区组织的健康科普讲座、兴趣小组、合唱团等。同时,可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发挥自己的“余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中国青年报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