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科举历史上的超级钉子户,102岁还在考试,这位清朝考霸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科举历史上的超级钉子户,102岁还在考试,这位清朝考霸不简单!
[ 复制链接 ]
小岛知风
2025-2-13 10:06:18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清朝道光六年(1826 年)的京城会试考场上,有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位考生名叫陆云从,他之所以能吸引到大家的注意,就在于他参加会试时年纪已经高达102岁。
要知道清朝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过30多岁,在那个时代百岁老人是十分罕见的,而百岁老人还来参加科举考试更是让人闻所未闻,所以102岁的陆云从前来京城考试就成了当时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虽然陆云从当时已经102岁,但他身体非常好,而且长相也很年轻,他的外表看起来也就五六十岁的模样。
即便如此,周围年轻的考生们看着这位百岁老者陆云从,眼神中满是惊讶与敬佩。有人小声议论:“这位老先生如此高龄还来赶考,真是让人佩服。”
还有人好奇地猜测:“他究竟考了多少年,才坚持到现在?”
陆云从对这些议论似乎充耳不闻,他神情专注,迈着虽缓慢却坚定的步伐,走向自己的考位,仿佛在他眼中,这场考试承载着他一生的梦想与执着。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漫长科举路
雍正二年(1724年),陆云从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三水县金水镇江根村,他的家族在当地虽非名门望族,但也属于是重视读书和教育的家族,家中也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他的父母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从小便对他悉心教导,期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家族的命运。在那个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时代,这种期望并非个例,而是无数普通家庭共有的心声。
在乾隆元年(1736年)时,陆云从开启了90年的漫长科举之路。当时12岁的他开始参加童子试,在参考之初,他绝对不会想到就这一个童子试他居然考了将近90年。
先大概说一下清朝的科举考试规矩,清朝规定只要自幼读书有一定成绩的孩子就可以报名参加童子试,所谓童子试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在县里参加县试,考过后再到府里参加府试,再考过后就可以到省里参加院试,这三个阶段通过后,就获得秀才身份。
有了秀才身份之后,才有资格继续去省里参加乡试,当乡试通过之后就会获得举人身份,有了举人身份就可以受到推荐当官了。
但是举人想当官需要有很深厚的人脉关系和金钱,因此很多人获得举人身份后也会继续去京城参加会试,在会试通过后就可以参加御前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得到皇帝认可后,即可由吏部委任官职。
秀才身份算是清朝科举制度中最初级的身份,相对乡试和会试来说难度要低一些,但即便是最初级的秀才,陆云从一考就考了89年。
陆云从自乾隆皇帝登基之始就开始参加童子试,而乾隆在位6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以乾隆如此超长待机,陆云从终乾隆一朝也始终考童子试没通过。
直到乾隆和其子嘉庆皇帝父子两代皇帝去世后,在乾隆的孙子道光皇帝时期,道光五年(1825年)时,101岁的陆云从才终于考过了童子试获得了秀才身份。
有了秀才身份之后,陆云从并不放弃,又继续参加乡试希冀能考中举人,只可惜他的乡试以失败告终。
不过幸亏世上还是好人多,当时广东省的学政看陆云从这么大岁数还坚持要考中举人,这种执着和坚持的精神让学政很是感动。
于是学政就把陆云从的事迹上报给了道光皇帝,而道光皇帝得知陆云从的事情后也颇为感动,在嘉庆时期,与陆云从同年生人的山东陵县人王服经就是坚持不懈的参加科举,也是为了考中举人,一考就考了59年,后来嘉庆感念其精神可嘉,在王服经80岁参加乡试落榜后,直接钦赐他举人身份。
因此道光参考嘉庆钦赐王服经举人身份的事例,也感念陆云从精神可嘉,在他乡试落榜后钦赐了他举人身份,所以陆云从有了举人身份就有了赴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了。
按理说陆云从当时已经101岁,都已经见到五辈人了,皇帝还直接赐给他举人身份,不管从人生来说还是从他的科举之路来说也应该算是圆满了。
但陆云从却并不满足,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执意要从广州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参加会试。要知道从广州到北京有多远,而且当时交通还极不便利,陆云从那么大岁数如此舟车劳顿,他的亲友肯定都很担心他,可他却偏偏要去北京参加会试证明自己。
就这样道光六年(1826年),102岁的陆云从来到北京参加了丙戌科会试。
陆云从的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功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传统的坚守。在那个时代,科举是读书人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对于陆云从来说,这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
丙戌会试落榜,道光再加恩赏
道光六年(1826年),这一年的京城格外热闹,因为丙戌会试的考场上出现了陆云从这样一位百岁考生。
消息一经传出,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这位传奇的考生。
茶馆里,有人兴奋地说:“你听说了吗?今年会试有个 102岁的考生,这可真是千古奇闻!”
旁边的人附和道:“是啊,这么大年纪还来考试,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考官们在巡查考场时,也被陆云从的年龄震惊了。他们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朝廷 。
朝廷中的官员们得知后,纷纷感到不可思议。在那个时代,百岁老人本就稀少,而这样高龄还参加科举考试,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一时间,朝堂上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是国家祥瑞的象征,也有人为陆云从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上面提到过与陆云从同年的王服经也是一位“科举钉子户”,80岁时才被嘉庆皇帝开恩钦赐了举人身份,后来王服经也进京参加会试,经历了两次会试后,王服经在84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中国科举历史上考中进士年纪最大的人,最终以92岁高龄善终,被当时人所称道。
如果陆云从在丙戌会试中考中进士的话,他就能取代王服经成为中国科举历史上考中进士年纪最大的人,只可惜他没有王服经那般本事,最终他落榜了。虽然如此,但他也成了中国科举历史上参加考试年纪最大的人。
由于在会试中陆云从已经成了朝廷和民间的关注焦点,因此道光皇帝也十分关注陆云从是否考中,道光在得知陆云从落榜后,担心他还会继续参加考试,如此折腾会要了他的老命,于是道光决定格外开恩,直接加封给他一个官职。
因此道光在陆云从落榜后,特意下旨加封陆云从为从四品的国子监司业之职,这个官职类似于现代的清华或北大这类国家级重点大学副校长。
这意味着陆云从多年的科举梦想终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得以实现。当这个消息传到陆云从耳中时,他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恩赐,也是对他一生坚持的认可。
陆云从立刻进宫谢恩,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他颤颤巍巍地跪下,声音带着哽咽:“陛下隆恩,老臣感激不尽。”
道光看着这位百岁老人心中也满是感慨。他勉励陆云从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陆云从后续又当了多少年的官,活了多久,由于史料中缺失了记载,因此后人不得而知。
但是陆云从的老家三水和江根村对他百岁还坚持赴京赶考的学习精神很是赞扬,江根村的人为怀念陆云从,特意在村里为他修建了“陆大夫祠”,这座祠堂坐北朝南,三间三进,面阔10.51米,进深40.45米,占地面积426平方米。在2008年时,江根村的村民还重修了这座祠堂。
而现今的广州市三水区为了怀念陆云从,在三水区还为其修建了“云从公园”来传扬陆云从坚持不懈的学习和考试的精神。
写在最后
陆云从的故事是科举制度下一个独特的样本,他的坚持,不仅仅是个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更是那个时代无数读书人命运的缩影。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科举制度对当时人们的巨大吸引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改变命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从陆云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漫长的科举之路上,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这种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的追求。
同时,陆云从的故事也为现代人研究科举制度和清朝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通过他的经历,我们后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举制度的运作机制、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复杂性,科举既为人们提供了上升的通道,也给无数人带来了痛苦和无奈。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小岛知风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