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为什么元宵节不能乱赌咒发誓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为什么元宵节不能乱赌咒发誓
[ 复制链接 ]
熊太行
2025-2-13 10:05:16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爱情跟誓言,往往会紧紧地绑在一起的。
爱情上脑的时候,我们容易做出许多无法完成的许诺。
今天的中国人大多数都不再信神,也不再相信赌咒发誓,不过在古人那里,发誓仍然具有着极大的魔力。
对生者发誓倒也罢了,倘若是对死者发誓,往往还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比如这篇《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就是一个头脑一热对死者发誓,最后应誓的惨烈故事。
燕山的灯节
今天我们说起宋徽宗时期的北宋,大家往往会想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宋江方腊作乱,外面还和西夏和辽开战,最后被金兵入寇打到了东京城下。
但对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东京官员和商户来说,那是一个繁荣的盛世。
每年的正月十四,宋徽宗就会去看元宵灯会,他的车驾看完之后,就是东京观灯,熙熙攘攘,一定要折腾到正月十六才结束,在这两天里,东京市民有好几次机会能够直接看到皇帝、贵妃和各种皇家的排场。
没有合适的宋朝,找个唐朝凑合看吧。
“就跟看神仙差不多。”当时的人们都是这么想的。
靖康之耻,北宋被金兵灭亡,已经变成太上皇的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都被掳走,关到了今天的黑龙江一带,嫔妃、公主、贵妇、小姐们则被分给女真的将领和贵族为妻做妾,宫女们则沦为奴婢。
国家亡了,东京的元宵节,再也没有了。
白头宫女谈论玄宗,是当年的威武;曾经的汴梁官民怀念徽宗,想念的是曾经的繁华。
金朝把都城迁到了中都,当时的人也称之为“燕山”,就是今天的北京,这里有许多被掳来的、过来做生意的东京人,每年的正月十五,燕山也会大办灯会,那一天,所有流落在燕山的东京人,都会越发怀念徽宗时候的东京。
这一年的元宵节,有个叫杨思温的人在燕山看灯,他曾经是肃王府的使臣,靖康年间被掳到燕山,碰巧他姨夫在这里开客栈,他就此地生活下来,给人代写文书混口饭吃。
杨思温满眼看的是燕山的灯,心里想的却是汴梁的灯,走进寺院,听见寺院中的和尚是东京口音,一问是大相国寺的和尚流落在此,遇到一个眼熟的女子正在烧香,看衣着打扮,是东京人的款式。
四目相对,女子跟他交换了眼神,就匆匆离去了,那不是眉目传情,而是有事相商。
“这是谁呀?”
第二天,杨思温又想去寺院,看看能不能遇到那个眼熟的女子。
在路上遇到了一阵雷声(北京的冬天哪来的雷),正要躲雨,看见了一辆大车从西而来。
这车好排场,明明是权贵,车后面跟着许多侍女,内中有一个穿紫的女子,就是那个眼熟的女子。
这次离得近、看得清,杨思温终于想起来了,这是他嫂子!
杨思温有个极好的朋友,叫韩思厚,俩人同乡,就结拜做了兄弟,以“表兄弟”相称,郑意娘就是韩思厚的妻子,以前是乔贵妃的养女(应该就是丫鬟)。
在他乡做亡国奴的人,突然遇到了亲人,第一反应就是跟上去。
这个贵人的车驾到了秦楼,这是燕山的大酒店,就像东京城的樊楼一样。
我在《凡人动了心》里给大家拆解过一个樊楼的故事,北宋诞生了中国饮食史上最伟大的发明——炒菜,煤、炭的使用和铁锅的出现,让热炒和现点菜的酒楼成为了可能。
金的燕山,把北宋的东京有样学样,都照搬过来了。
贵人上了酒楼,杨思温跟了过去,正巧遇到了一个伙计,发现是当年樊楼大酒店的陈三,陈三认出杨思温,杨思温赶紧请陈三喝酒,托他去跟嫂子传话。
郑意娘的离散遭遇
郑意娘跟杨思温提到了自己的遭遇,当初东京城沦陷,和丈夫韩思厚乘船逃难,被金兵追上。
“箭穿篙手,刀劈艄公。”
韩思厚被敌人绑走,郑意娘被金人撒八太尉逼迫,拼死不从,被几番转卖,卖入娼家,上吊自杀了一次,被救活过来。
撒八太尉的夫人被封为韩国夫人,看郑意娘可怜,就让她跟在身边当了婢女。
“你看我的脖子上戴着围巾,就是为了遮盖脖子上的伤痕。”
“我现在是奴婢,肯定逃不掉。”
“听人说你哥哥逃了出去,到了金陵,又做了官,他以为我死了,这四年了,也没有再娶。”
“叔叔如果你有相熟的朋友去江南,请务必给你哥哥带信。”
杨思温还想着细问,一个凶神恶煞的家将拿着八棱棒出现了:
“什么人敢骚扰我们府的侍女!”
杨思温落荒而逃,一直逃到姨夫的客栈里才安下了心。
三个月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遇到太尉府的车队,或者有机会得到嫂子的消息。这一天又来到秦楼大酒店,想找陈三聊聊天,结果陈三不在,接待他的人却也认识他。
“我是东京寓仙楼的过卖小王,您忘啦?”
也是一个流落在燕山的同乡。
“上次我过来,遇到韩国夫人的车队,你知道韩国夫人的府在什么地方吗?”
小王说:“听说就在天王寺后面。”
杨思温喝着酒,看着酒楼里那面可以写诗的墙。
“昌黎韩思厚舟发金陵,过黄天荡,因感亡妻郑氏,船中作相吊之词。”
墨迹还没有干,这是他哥哥韩思厚写的词!
他赶紧叫过来小王,问韩思厚的下落。
“听说他做了宋的使臣,在本道馆落脚。”
杨思温酒也不喝,直奔本道馆。
杨思温来到馆驿,见到了哥哥韩思厚,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共叙别情。
杨思温问:“嫂嫂安乐?”
聪明,杨思温这话有玄机,他也有点恍惚,不知道自己那天到底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中了。
“别提了,我们在船上被金兵袭击了。”
“箭穿篙手,刀劈艄公。”
这话和郑意娘说的一模一样。
杨思温这才敢相信,那天他真的见到嫂子了。
“撒八太尉逼迫你嫂子,她抢过刀来,自刎而死了。”
“哥哥您亲眼见到嫂子自杀吗?”杨思温问。
“没有,是家人周义看见,跟我说的。”韩思厚说。
“嫂子可能没有死,我元宵的时候在秦楼看见了嫂子,她在韩国夫人的侍从当中,我请陈三带了信儿给嫂子,见了一面,嫂子说哥哥在金陵做了官,而且伤心欲绝,四年都没有再娶。”杨思温说。
韩思厚也拿不准了,杨思温想了想:“我们直接去天王寺后面的韩国夫人府打探消息吧。”
天王寺非常破败,有个大宅子空无一人。
两人遇到了一个非常暴躁、不爱理人的老头子在打丝线,口音不通,不可理喻。
俩人正要走,一个东京口音的老婆婆叫住了他们。
“这是我家老头子,是个山东蛮子,没礼貌,别理他们。您有事问我吧。”老婆婆说。
老头子要制止老婆婆,老婆婆没理他。
“韩国夫人府可是在这里吗?”
“韩国夫人去年就死了,他家搬去别处,就把韩国夫人埋在花园里了。”
“死了?”
“你们要不信,我就陪你们去看看。”老婆婆说。
“官府问起来,你们不要连累我!”老头絮絮叨叨地说。
“有个郑义娘,是韩国夫人身边的侍女,您听说过吗?”韩思厚问。
老婆婆说:“啊,官人就是韩掌仪韩思厚吧,这位官人应该就是韩掌仪的结义弟弟杨思温,我听郑夫人提到过你们。撒八太尉抢来郑夫人之后,她自刎而死,韩国夫人可怜她忠贞,就火化了她的尸体,收殓埋葬在这花园当中。她虽然是死人,但和活人差不多,阴天下雨的时候,我就时常过来跟她说话,”
三人翻墙进入园中,发现了义娘在墙上写下的诗词。婆婆把韩国夫人和义娘的灵位、画像指给了韩思厚看,又告诉了他义娘的骨殖所在。
韩思厚想要带走义娘的匣子,却完全拿不动。
杨思温赶紧劝他:“迁葬也是要有礼节的,还是见了嫂子再说吧。”
男人的嘴,骗鬼的鬼
韩思厚、杨思温和老婆婆去买了祭品、香烛,入夜时分,义娘出现了。
夫妻两个抱头痛哭,老婆婆和杨思温也陪着落泪。
“我抛弃了我的命,全了你韩家的名声,但是也因此阴阳两隔。”义娘说。
老婆婆劝她坐下来谈谈迁骨的事情,大家坐下,三个活人吃了点东西,义娘只能闻闻气味。
杨思温问义娘:“那天元宵节,车后的人们,都是鬼吗?”
义娘说:“太平盛世,人鬼都是分开的,
今天这种世道,人鬼才是混杂的
,那天车驾后面的人,都已经是死人了。”
这句话真是戳心戳肺的,这就是宋、元、明三朝的文化人对靖康之耻的看法,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人沦为奴隶,百鬼夜行,奈何桥窄,鬼都站不下,有些鬼,就暂时在世间继续行走了。
韩思厚说:“你是为我而死的,我打算终身不娶来报答你,只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回到金陵去。”
义娘不愿意:“我当然愿意跟你走,在你附近,时时可以见到你,但是你回去一定会再娶的,那时候就会各种不方便了。”
《倩女幽魂
》里的迁葬,那时候的徐克多会拍啊
概括起来就是“我是死人,不娶勿撩”。
义娘真是个清醒的女子,人不可能也不应该永远为死者守着,男人尤其不可能为妻子守着,不说传宗接代的压力,男人也将永远受到其他女子的诱惑。
杨思温也帮着哥哥劝嫂子。
义娘说:“叔叔你不知道你家哥哥的性子吗?以前我活着的时候,他就有点风流成性不老实。”
杨思温赶紧帮哥哥做保证:“嫂子你别这么说,你看我哥都守了四年了,他已经变了。”
确实有很多人会变,经历过靖康之乱这样的大变乱,许多人都会变得面目全非,杨思温独在异乡,是最明白的,遗憾的是,韩思厚和他完全不一样。
夫人向二人道:“谢叔叔如此苦苦相劝,若我夫果不昧心,愿以一言为誓,即当从命。”
这是义娘的最后一次劝退。
我们看《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娶了鬼妻和狐狸妻的许多男主角,如果生不出孩子,这些贤妻都会给男人纳妾生子,特别贤德。
义娘和他们不一样,我们不能责备义娘,因为义娘已经拿了一条命给韩思厚了。
一个已经死了的女人,如果男人要负心再娶,她是完全没有办法来制衡他的,只有这誓言,可以让他稍微收敛。
思厚以酒沥地为誓:“若负前言,在路盗贼杀戮,在水巨浪覆舟。”
义娘化作一阵风消失了,兄弟俩和老婆婆再去提骨殖匣子,就能拿动了。韩思厚拿钱感谢了老婆婆和杨思温,带着亡妻的匣子同回金陵。
女道士和负心郎
韩思厚在途中遇到了旧仆人周义,周义供奉着主母郑夫人的神位。
韩思厚告诉周义妻子显灵的事情,周义听说夫人迁葬的事情,非常欣慰。
韩思厚让周义把妻子的骨殖埋葬在金陵城外一个也叫燕山的地方,让周义负责守坟,每三天就要去坟前探望一次,还听了两个同事的劝,让他找土星观观主刘金坛来做法事,追荐郑夫人。
刘金坛是个女道士。
刘金坛是个风流俊俏的女道士。
刘金坛是丈夫原本是个官员,也是死在了靖康之乱当中,她自己流落到了金陵,出家做了道姑。
韩思厚走进刘金坛的房间,看这摆设、这装饰,又看了刘金坛写的诗词。
这女人有思凡的意思。
韩思厚是个官儿,条件很不错,刘金坛如果要回到官太太的生活,这也是最好的机会!
还做什么追荐!做什么功德!你就是功德!
俩人就在道观里好上了。
韩思厚的两个同事发现了这件事,就劝韩思厚说:“毕竟是道士,往来不便,不如让她还俗,娶过门来比较好。”
韩思厚居然真的答应了。
这娶了新人,旧人自然就丢在了一边。
周义发现主人好几天不来主母坟前,决定过去看看,一进家就发现韩思厚娶了新夫人。
周义大哭了起来:
“官人,你好负义!”
按说一个仆人,没有问责家主的道理,但这不是太平岁月,周义也是鬼门关边上走过一道,亲眼看见夫人自刎惨烈景象的人,他的问责有道理。
韩思厚让身边的下人们把周义揍出门去。
周义回到了看坟的住处,梦见了郑夫人问他韩思厚的住处,他说完地址,就惊醒了。
郑夫人要去讨个说法。
那一夜,刘金坛的嘴里发出郑义娘的声音。
“你忒煞亏我,还我命来!”
韩思厚害怕了,苦苦哀求。
郑义娘用刘金坛的手,啪啪啪打她的嘴巴子。
韩思厚赶紧去找道士朱老道,要收前妻的鬼魂。
朱老道一看就明白了:男人亏心了。
“这事儿得劝,”朱老道说,“不能收。”
义娘告诉老道在燕山发生的事,老道也只能劝她接受超度,早点放下这个人间,义娘闹累了,就告退了。
韩思厚对刘金坛反复被附体这件事非常头疼,就想尽快解决问题,老道说,只有挖开义娘的坟墓,把尸骨扔进江中。
韩思厚真的这么做了!刘金坛也真的不再中邪,平平安安。
冯梦龙在这里也忍无可忍,说了一句:
“恁地时,负心的无天理报应,岂有此理!”
几年过去之后,韩思厚带着刘金坛坐船在江上,突然听见船上有人在唱歌。
歌词是当年义娘写在韩国夫人宅墙上的那一首。
他赶紧叫过来那个船夫,问他从哪里听来的歌。
“这是从金国燕山传过来的词,据说是一个老婆婆抄录出来的,说的是郑夫人贞烈而死,她的官人从北国接回尸骨,歌颂了他们令人羡慕的爱情……”
韩思厚一下子就想起了当年的情景。
犹如万刀攒心,他的眼泪哗就下来了。
可惜,晚了。
江上风浪大起,船工大声叫嚷着,说夫人落水了。
一个头顶罗帕的女子把刘金坛拽下了江里。
韩思厚想要救人,却看见了义娘……
义娘,中国的复仇女神美狄亚,把情敌和负心郎一起拉入了江心,江面重新平静了下来。
故事说完了,是一个三输结局。
义娘不做什么成人之美之类的卑微的事,她只是以直报怨,循名责实。
我为你死了,我死后只想安安静静待在远处;
你又一次选择了我,又立下重誓,那就要好好守着;
你负了我,我也没有要你的命,你至少要跟我取个商量;
你把事情做绝,就不要怪自己会应誓了。
韩思厚也是肉欲上脑的典范,情深意切写了好多诗词,杨思温、老婆婆和周义,都在帮他,他甚至见了死者显灵的神迹,最后把义娘带回来,求仁得仁。
但他却最终辜负了这么多人的好意和真心,把女道士娶回了家。
人间自有真情在,
欲望比情还能耐
。
这个故事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那就是靖康之耻给宋人带来的精神创伤,从韩思厚到刘金坛,东京人家家都有人死于这场巨祸,杨思温对燕山的那种已经定居下来,又难免不适排斥的情绪,都是非常真实的记录。
南渡的士大夫和难民们对江南也是各种不适应,比如长江。
看见有人沉了船,觉得大自然变幻莫测太可怕了,那就编出一个故事,觉得是船上的人亏了心,应了誓,而不是天地不仁。这也是南渡的北方宋人的真实念头。
对今天的我们,也有不少的参考意义——
真情是个好东西,但它往往难以久长,不要高估自己的定力,也不要轻易赌咒发誓。
以及,
做人要留一线,不能太狠辣
。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熊太行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