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已有大量证据显示,褪黑素可用于治疗孤独症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失眠。然而,针对发育正常(typically developing)的儿童,褪黑素的使用证据明显更少。
作为唯一致力于儿科睡眠的全球组织,国际儿科睡眠协会(IPSA)成立了由儿科睡眠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构成的褪黑素工作组,为全球医疗专业人士制定相关的专家共识建议。近期,该工作组于Sleep Medicine发布一项技术报告,介绍了褪黑素治疗发育正常儿童失眠的证据、注意事项和安全性顾虑。
以下简要介绍核心内容:
一、作用机制
褪黑素是调节人类昼夜节律的关键信使。昼夜节律系统紊乱不仅严重破坏睡眠,还会导致深远的躯体及精神后果(如,某些癌症、代谢及心血管功能障碍、车祸、抑郁等)。
褪黑素对睡眠有两种基本的影响:临近睡前使用较高剂量(如3-5mg),可以产生温和的镇静作用,并促进睡眠;睡前数小时使用较低的「生理」剂量(如0.1-0.5mg),可以产生时相效应,让睡眠的自然发生时间提前。然而,这两种作用的区别不一定很明显,褪黑素的功能通常被简单视为「延长睡眠时长」。
即时释放的褪黑素半衰期很短(约40分钟),仅适用于改善睡眠延迟。褪黑素缓释剂型在一些国家可通过处方获得,用于改善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入睡和睡眠维持。
二、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
褪黑素由CYP1A2代谢,抑制和诱导该同工酶代谢分别会导致褪黑素水平升高和降低。褪黑素代谢缓慢时,使用「正常」剂量也可能发生蓄积。褪黑素代谢缓慢与CYP1A2基因多态性有关,发生在5%-10%的人群中,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中可能更常见。怀疑代谢受损时,应考虑降低褪黑素剂量(如,0.1-0.3mg)。
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影响褪黑素的效果,包括CYP1A2抑制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氟伏沙明、地西泮、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口服避孕药、咖啡因;以及CYP1A2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奥美拉唑、烤肉、十字花科蔬菜、吸烟。
其他可能与褪黑素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包括:
-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褪黑素可增加出血倾向;
- 抗癫痫药:褪黑素自身的直接作用更倾向于神经保护,但有可能抑制抗癫痫药物的作用,增加癫痫发作频率;
- 降压药:褪黑素可能损害降压药的疗效,升高血压;
- 降糖药:褪黑素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 免疫抑制剂:褪黑素可能干扰其起效;
- 镇静药物:褪黑素可能加重晨间嗜睡。
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褪黑素用于发育正常儿童的研究证据相当有限。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受试者为罹患慢性失眠和/或昼夜节律紊乱的儿童和青少年,这些研究大多表明,褪黑素对入睡潜伏期和睡眠起始时间有积极的影响;一些研究还显示,受试者的总睡眠时长也有所改善。然而,这些研究使用的褪黑素剂量差异很大,从0.5mg到5mg不等。
褪黑素的副作用通常被描述为「轻微」。一项小样本量、平均随访3.1年的研究显示,褪黑素对儿童的青春期发育和心理健康没有显著影响。
然而,随机对照试验的性质决定了这些研究的设置是高度严苛的,受试者范围很窄,通常没有合并症,样本量也较小,因此未必能反映一般人群的实际应用情况。
四、用于普通儿童的安全性顾虑
近年来,褪黑素在儿科人群中的应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顾虑,包括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尤其是生殖功能)、意外摄入褪黑素的风险、剂量缺乏共识等。
1. 长期影响
褪黑素通常会被长期使用。例如有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青春期前儿童使用褪黑素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年、18个月和21个月。针对褪黑素临床试验参与者的3-5年随访中,只有23%的人完全停用褪黑素。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褪黑素耐受性总体良好,对神经多样性儿童及普通儿童的直接副作用很小,报告的副作用通常较轻,如疲乏、呕吐、嗜睡、情绪波动、兴奋性增加、头痛和皮疹,几乎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
然而,关于褪黑素对儿童健康(如免疫、代谢、生殖功能)影响的长期前瞻性研究很少。总体而言,尽管没有一项研究表明使用褪黑素会出现重大的安全性问题,如死亡、住院或严重残疾/失能,但在青春期发育方面的结果并不一致。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既往或当前使用褪黑素的个体存在青春期延迟的趋势,但另一项针对孤独症患儿的随访102周的研究则未发现类似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褪黑素甚至被用于婴儿及2岁以下儿童;然而事实上,褪黑素对上述人群大脑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有报道称,褪黑素可能在婴儿死亡病例中发挥了作用——北卡罗来纳州法医办公室在针对7名2个月-3岁婴儿死亡的尸检中发现了外源性褪黑素。尽管意义尚不明确,但鉴于缺乏安全性证据,强烈建议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慎用褪黑素。
2. 意外摄入
2020年,美国毒物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褪黑素是最常见的意外摄入物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随后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十年中,报告至毒物中心的褪黑素摄入中毒个案增加了530%,婴幼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摄入褪黑素导致的急诊增加了420%。
3. 剂量
目前,褪黑素用于发育正常儿童的剂量和时间缺乏清晰的、一致性的指导意见。目前唯一的一项剂量探索研究在6-12岁的慢性失眠儿童中开展;结果显示,在0.05-0.15mg/kg体重的剂量范围内,褪黑素与入睡时间没有量效关系。作者指出,褪黑素用于慢性失眠儿童时,剂量高于0.05mg/kg「没有必要,很可能应该避免」。一项瑞典研究则发现,18岁以下儿童的褪黑素处方剂量不受体重和年龄的影响,致使不同年龄使用者单位体重的褪黑素用量存在显著差异。
结语
目前,褪黑素用于发育正常儿童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相对缺乏。然而,褪黑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儿童,使得制定合理的指导意见变得紧迫;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褪黑素无需处方即可获得。本叙述性综述旨在为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相应的专家共识指南框架,找到知识上的断层,以鼓励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文献索引:Melatonin Task Force; Owens J, Simakajornboon N, Kotagal S, Gringras P; International Pediatric Sleep Association (IPSA) Practice and Policy Committee; IPSA Board of Directors. Melatonin use in managing insomnia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TD) children: A technical report. Sleep Med. 2025 Jan 27;128:89-94. doi: 10.1016/j.sleep.2025.01.03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892084.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