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看《六姊妹》探源淮南水陆交织的城河史诗 ...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看《六姊妹》探源淮南水陆交织的城河史诗
[ 复制链接 ]
淮南网
2025-2-13 10:04:07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看《六姊妹》探源淮南水陆交织的城河史诗
电视剧《六姊妹》的热播,不仅将淮南的市井温情与时代记忆搬上荧屏,更通过淮河码头的渡轮、老街巷的烟火,唤起了人们对这座滨河大城与水运历史的关注。淮河作为淮南的“母亲河”,既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了解淮南不能错过淮河。
图为繁忙的淮南淮河航道。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国义 摄
故事在田家庵镜头在九龙岗
剧中,何文氏与何家丽乘船过淮河的经典画面取景于哑巴渡口和田家庵码头,这一场景不仅复刻了上世纪60年代淮南人的日常交通方式,更映射了淮河作为水路枢纽的历史地位。
故事发生地的田家庵在历史上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20世纪20年代,随着大通煤矿的开采,田家庵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水运港口和商业集散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荧屏中熙攘的老北头菜市街就是当时淮南市井生活的缩影。但剧中的何家老宅其实位于大通区九龙岗民国小镇,其建筑群曾是日军侵占淮南矿区时的驻地。
剧集背后镜头之外的淮南
淮南的近代发展始于煤炭资源。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为开采九龙岗煤矿,修建了淮南第一条窄轨铁路,将煤炭经淮河水路运往全国。日军占领期间,铁路被修复并延伸至蚌埠,成为掠夺资源的工具。彼时的淮河码头,既是煤炭外运的动脉,也是劳工血泪的见证。电视剧中“淮南矿业所”建筑被用作保健院场景,其建筑正是这段历史的遗存。
1949年淮南解放,铁路与煤矿回归人民手中。50年代,淮南铁路并入全国路网,大通至八公山铁路的修建进一步强化了水陆联运能力。80年代,平圩淮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淮河上首座铁路公路桥,结束了淮南煤炭依赖渡轮的历史,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与此同时,淮南港逐渐从单一的煤炭运输向多元化货运转型,码头吞吐量逐年攀升。相应的,淮南在发展,《六姊妹》中人物的命运也在时代大背景下,悄然变化。
淮南故事进入新篇章
“我们年轻的时候从正阳关坐渡轮,可以到田家庵、蚌埠,远的甚至可以出省航至扬州。”年入古稀、家在正阳关的汪洋介绍,上个世纪60年代至改革开放初期,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没有当前这么发达,水运承担着运输重任,淮河干流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沿岸城镇因水兴旺。六姊妹早期生活的田家庵就属于这一时期。当时伴随煤矿开采、电力外送、大批企业开办,田家庵进入当时全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城区之一。
21世纪以来,淮南水运迎来新篇章。引江济淮工程贯通后,淮河与江淮运河形成“一纵一横”黄金水道,淮南港升级为江淮航运枢纽,2000吨级船舶可直通长江,运输里程缩短400公里。2024年淮南在田家庵与潘集之间开工新建淮南淮河大桥,该桥为淮河淮南段第六座跨淮河大桥,其主桥为(350+210米)独塔独柱斜拉桥,兼顾通航与景观,未来将成为城市新地标。淮南与淮河的故事,继续在历史长河中书写新的篇章。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2月11日)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国义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终审 沈国冰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淮南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