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肿瘤免疫宏观环境包括肿瘤及其周围器官对肿瘤发生和免疫治疗的响应。由于缺乏综合的分析方法,阻碍了其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生存和治疗响应预测中的应用。
2月11日,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Immune profiling of the macroenviron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unveils systemic dysfunction and plasticity of immune cells”,本研究中,基于细胞表型和转录情况,研究人员在结直肠癌(CRC)的宏观环境中识别出不同的免疫类型。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影响免疫宏观环境的因素,包括三级淋巴结构(TLSs)、共识分子亚型(CMS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TLS 的存在通过促进 CD8+ T 细胞浸润以及系统性改变 T 细胞的激活或抑制来增强抗肿瘤免疫。TLS 的存在与患者的生存率、内在 CMS 以及 ICI 的治疗效果相关。血液中效应记忆 CD8+ T 细胞表达的 PD-1 和 CD69 可以预测 CRC 宏观环境中 TLS 的存在,可作为将 CRC 患者分层进行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研究人员揭示了结直肠癌(CRC)微环境中紊乱的免疫细胞组成以及 T 细胞免疫抑制标志物表达的增加。接下来,研究人员分析了肿瘤发生条件下细胞间通讯的变化,并基于肿瘤、腺瘤和分层正常肠样本的单细胞 RNA 测序(scRNA-seq)数据集,试图解释占主导地位的免疫抑制调节机制。来自上皮层的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数量相对较低,仅检测到 T 细胞和 B 细胞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在除上皮层外的所有样本中,CD4+ T 细胞参与的相互作用最多。研究人员还评估了通讯网络中的主要来源和靶点,突出了特定细胞类型在细胞间通讯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