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个人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识和关注,PET/CT作为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筛查及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媒体对核安全的宣传的日渐增多,人们更加注重核辐射安全知识,也更加关注在自身检查的过程中是否接受了过量的辐射照射,也认识到PET/CT检查的本身具有辐射,而对PET/CT检查的辐射安全产生了疑问,如“PET/CT检查是否安全?检查辐射量有多少?会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等问题成为大多数准备接受检查的患者首要担心的问题。对于这种种问题让我们在这里为大家一一解答。
PET/CT的辐射剂量来源于PET和CT两部分,其中,PET辐射的主要来源是PET/CT检查所用的示踪剂,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药物是18F-FDG,18F发射正电子,产生高能γ射线, 对人体有一定辐射,但是18F-FDG的半衰期时间约120分钟,而且会很快在体内代谢减少并随人体的尿液排出。因此在检查后几个小时内,医生都会建议多喝水,这样可以加快显像剂的排出。
CT扫描则是另一部分辐射的主要来源,但是PET/CT所用的CT比常规CT剂量要低。辐射剂量不到常规CT扫描的辐射剂量的1/2。并且随着PET/CT的更新换代,CT的扫描时间也在不断缩短,辐射剂量也将明显减低。
针对辐射的剂量单位是mSv,就类似于长度计量单位是cm一个道理。体重大约80公斤的人,PET/CT扫描一次接收到的辐射量大约是10mSv左右[1]。一次PET/CT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一个人每天吸烟1.5包,吸了4个月的量。但是按照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要求,对于婴幼儿及孕妇还是不建议做PET/CT检查[2]。我国《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中明确指出:实际上人体受天然本底照射的年平均有效剂量约为2.4 mSv,高本底地区、高海拔地区、经常乘坐飞机的人群剂量更高。
一般情况下,全身PET-CT检查的有效剂量在10mSv上下,最高可能达到30mSv,而其它的放射检查(如胃肠道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等)剂量在几至十几mSv之间[3]。现如今,随着PET/CT设备的更新换代,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最低可下降到约3.8mSv。
PET/CT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为生理代谢物的类似物,如通常所用的18F-FDG为葡萄糖的类似物,无致敏性,对人体不构成危害。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与其他医疗检查和治疗一样,如吃药,虽可治疗疾病,但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要权衡利弊。因此,任何医疗行为要以患者获益,即在代价-获益中找到最佳的节点,严格掌握PET/CT检查的适应症,采用正当化、最优化原则使用PET/CT检查,使受检者得到的受益明显大于风险。
本文首发日期:2017-3-7
文章提供:崔碧霄 卢洁
参考文献
1. 李玲, 韩萍萍, 续蕊, 等.部分成人体部PET/CT辐射剂量评估. 中国医疗设备,2015, 30(9):104-107.
2.ICRP.Radiationdose to patients from radiopharmaceuticals. Addendum 3 to ICRP Publication 53.ICRP Publication 106. Approved by the Commission in October 2007[J].Ann ICRP,2008,38(1-2):1-197.
3. 高林峰, 郑钧正, 卓维海, 等. 医用X射线CT主要检查类型所致成年受检者剂量研究. 辐射防护,2013, 33(2):74-81.
查阅本号既往文章:关注后可在首页右上角有放大镜🔎的地方,输入您要了解内容的 关键词 后点搜索,就可以看到相关全文了。
微信加群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