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怕冷的人VS抗冻的人,谁的身体更好?

镙混啁 2025-3-4 21:04:15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你觉得南方人和北方人,谁更抗冻?




每到冬天这个话题总能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热议程度不亚于粽子该吃甜的还是咸的。

1.png




小花觉得,抛开南北差异,每个地区应该都有怕冷的人和抗冻的人。
有人穿了秋衣秋裤毛衣羽绒后手脚依旧冰冰凉,风吹大点就冷到寒颤;也有人靠着几件上衣和裤子就能度过一个冬天,仿佛跟旁人过得不是同一个季节。
那么问题来了,怕冷的人和抗冻的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听说怕冷是因为身体不好,是真的吗?

2.png




怕冷VS抗冻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套体温调节系统,当外界环境温度下降时,机体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虽然体温调节方式每个人都一样,但有一些特征使有些人的产热更多或散热更少,表现出较好的抗冻能力。
肌肉
肌肉越多的人往往更抗冻。人体产热的能力与基础代谢水平有关,而肌肉的代谢率是等量脂肪的三倍,也就是说,肌肉越多,产热越多,就越抗冻。

3.webp

(图源pexels)
有研究做过一个试验,让114名志愿者把手泡在0度冰水中3分钟,发现肌肉含量越高的人升温越快,更不易受到冻伤的影响。
不过增肌没那么容易,多少人兴致冲冲地办了大几千的健身卡,过期了也没去过几次。

4.webp


脂肪
增肌难搞,吃胖容易,我们常说的“肥肉”指的是白色脂肪,与肌肉不同,它不产热,但能有效减少散热,用大白话说就是保暖能力不错,这在冬天是利,夏天就反过来了。
还有一种脂肪叫棕色脂肪,主要集中在颈部、锁骨和脊柱附近,它能自主产热,这种脂肪在婴儿身上含量较高,因此小朋友会更抗冻些。(但是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随着年龄增长,棕色脂肪含量会逐渐下降,以前的研究认为成人没有棕色脂肪,现在发现不是没有,而是含量较少,且体型较瘦的人可能比体型较胖的人拥有稍多一些的棕色脂肪。

5.webp

(图源文献3)

可能有人问,有没有办法让体内的棕色脂肪多一些,更抗冻些呢?
还真有,那就是让自己多暴露在寒冷环境下
有一项研究让志愿者在19℃室内不盖被子睡觉,一个月后发现志愿者身上的棕色脂肪增加了42%。
虽然不提倡大家这样干,但可以多出去户外运动运动,感受下寒风,刺激下棕色脂肪。

6.png




怕冷是因为身体不好?


不一定。
有些人可能因为肌肉或脂肪量较少比较怕冷,这属于生理性的,保暖措施做到位后连受冻感冒都很少发生,也可以多运动增加肌肉量,提高寒冷阈值。
有些怕冷属于病理性,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代谢率降低、心衰患者因心输出量减少末梢循环供血不足易手脚冰凉等,不过这些疾病常伴随其他症状,若有不适需及时就医排查。


总的来说,怕冷或抗冻不能成为单一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指标,更多时候只是身体状态的不同表现,那你是怕冷还是抗冻呢?


〔参考文献〕
[1]Payne S, Macintosh A, Stock J. Body size and body composition effects on heat loss from the hands during severe cold exposure. Am J Phys Anthropol. 2018 Jun;166(2):313-322. 
[2]Saito M. Brown adipose tissue as a regulator of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ody fat in humans. Diabetes Metab J. 2013 Feb;37(1):22-9.
[3]Martinez-Tellez B, Nahon KJ, Sanchez-Delgado G, Abreu-Vieira G, Llamas-Elvira JM, van Velden FHP, Pereira Arias-Bouda LM, Rensen PCN, Boon MR, Ruiz JR. The impact of using BARCIST 1.0 criteria on quantification of BAT volume and activity in three independent cohorts of adults. Sci Rep. 2018 Jun 4;8(1):8567. 
[4]Martínez-Téllez, B., Nahon, K. J., Sánchez-Delgado, G., & Abreu-Vieira, G. (2018). The impact of using BARCIST 1.0 criteria on quantification of BAT volume and activity in three independent cohorts of adults. Scientific Reports, 8(1), Article 10378.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5年02月12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科普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团队〕
策划/编辑:吉娜 责编:向涛 
审核:李云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镙混啁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