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为何打工人都在共情申公豹?专家解读背后的“心理剧疗法”

生命时报 2025-3-4 19:56:02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受访专家: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  曹大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磊
近日,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各角色剧情引发广泛讨论。其中,没什么主角光环,甚至有些苦闷的申公豹,成为了观众最心疼的角色之一,引发无数人的共情。网友们纷纷自嘲“已被确诊为办公室申公豹”“申公豹的眼泪流进了打工人的咖啡里”……
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教师曹大刚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主人公哪吒、敖丙,申公豹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正好映射了职场中同为“小人物”的大多数人。观众理解并共情,是因为在申公豹的剧情中代入了自己。
申公豹因出身妖族而受尽冷眼,受师父和师兄弟的影响而郁郁不得志,虽然晋升之路布满荆棘,但仍兢兢业业地“卷”修炼,“不得志,却能独行其道”。在面对家人时,申公豹会拿出多年积攒的所有仙丹进行分享,却不敢袒露半分困顿。
曹大刚表示:“一些观众看到申公豹的遭遇,会下意识代入——‘这就是我’。”现实中,很多人怀揣着梦想进入职场,虽然起点不高,但很努力和上进,期待实现理想、得到尊重。当面对偏见、非议,或被否定、得不到认可时,就会感到无力和不甘。
1.webp


不过,通过电影诠释,观众又能在剧情中得到启发和治愈,这与心理学中的心理剧疗法很类似。心理剧疗法,是让患者出演与自己经历类似的剧本,使其引起共鸣、触摸伤痛、发泄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观众们在观影时,被与现实遭遇类似的剧情“击中”,通过角色在影片中的“发声”,展露想要逆天改命的决心,实现纾解自身压力、释放负面情绪的目的。透过角色,观众还能看到自己的症结,挖掘自己的潜能。比如,通过旁人对申公豹等妖族的污名化,可审视自己的社交行为;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反思自己的沟通能力。
对于在职场中遇到挫折的人,曹大刚建议,一方面,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有问题都是阶段性的,要学会尽量将不愉快或无法解决的事情快速翻篇,万事不挂心。过一段时间再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可能更容易攻克。另一方面,调整衡量价值的标准。很多人会因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而心灰意冷,这时就需要换一种眼光看问题,体验在努力过程中获得的快乐,也是一种成长和收获。▲
责编:郑荣华
主编:徐文婷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2025-3-4 23:22:56
生命时报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