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分享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社会事件
›
康熙帝蠲免台湾年分额赋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康熙帝蠲免台湾年分额赋
[ 复制链接 ]
今日海峡
2025-3-4 19:37:31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据《清实录》,康熙帝蠲免台湾年分额赋的记录凡4次:
1.康熙三十八年(1699)二月十四日,免福建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康熙三十七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2.康熙四十七年(1708)二月十八日,免福建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康熙四十六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3.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一日,戶部议复:福建巡抚黃秉中疏言,康熙四十九年,奉上論蠲免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康熙五十年应征地丁银两,至台湾府属三县地亩,向征稻谷,并无额编银两,其应征本色稻谷,请应一体蠲免。查此项钱粮,该抚应于春夏开征之前,即行题请,迟至秋季,方行具奏,应不准行。
得旨:台湾府属五十年应征稻谷,已经征完在官,虽蠲免,与小民无益,其应征康熙五十一年稻谷,著行蠲免。
4.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二十五日,免福建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康熙五十六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上记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上谕蠲免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康熙五十年应征地丁银两”,宜有说焉。郑学檬教授《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告诉我们:“清初整顿赋役制度,继续实行归并合则和赋役折银。把赋役各款正式总称地、丁两大类,这不仅仅是重复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而且把封建社会晚期的赋役一体化推进了一步。然而,明后期的部分加派、差徭、杂办等,从此也成了正式的赋税而被固定了下来。同时,清初的赋税折银标准也比明朝提高了许多”。地丁银两,就是归并合则和赋役折银的产物。当年,台湾隶属福建,称福建台湾府;下分台湾、凤山、诸罗三县,称台湾府属三县。康熙五十年(1711)秋季,福建巡抚黄秉中上疏说:“台湾地亩,向征稻谷,并无额定银两,其应征本色稻谷,请应一体蠲免”。户部认为:“查此项钱粮,该抚应于春夏开征之前,即行题请,迟至秋季,方行具奏。应不准行。”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一日,康熙帝下旨:“台湾府属五十年应征稻谷,已经征完在官,虽蠲免,与小民无益,其应征五十一年稻谷,著行蠲免”。
蠲免包括福建在内的地方地丁银两,属于惠民政策。然而,福建台湾府属三县地亩,“向征稻谷,并无额定银两”,即尚未将应征本色稻谷折算为“额定银两”,其“应征稻谷,已经征完在官”;户部乃以福建官府“迟至秋后,方行具奏”为由,对福建官府“一体蠲免”台湾府属“应征稻谷”的要求,建议“应不准行”。“征完在官”再行蠲免,则惠民政策落实“到官”而落空于民;因地方官府疏忽而“不准”其“行”,结果也是使得惠民政策“与小民无益”。康熙帝的补救决定“其应征五十一年稻谷,著行蠲免”,乃为了避免惠民政策“与小民无益”也。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今日海峡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