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维护“鸟巢”的钱从哪来?周杰伦资本“敲开”新答案

董希淼 · 7 小时前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png

文|潘登峰
一纸入股公告,使国家体育场——“鸟巢”再次成为公众焦点。9月16日,周杰伦旗下“巨星传奇”宣布入股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鸟巢运营公司),成为其目前唯一的民营企业股东。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瞬时反应——股价应声拉升,更触发了一个深层次的议题:在大型公共设施的运营与维护中,资金从哪里来?传统的政府财政支撑模式是否已然面临挑战?
2.jpeg

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场馆功能,成为国家形象和文化地标的重要代表。然而,与其声望相伴的是高昂的维护成本。日常保养、设备更新、大型活动保障等,无一不需要持续且庞大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这类公共设施主要依赖政府拨款与国有资本运营,虽能保障其公共属性,但也带来了财政压力与运营效率的争议。
事实上,鸟巢此次引入民营资本并非偶然。随着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单靠政府财政已难以完全覆盖大型公共设施的维护与升级费用。多地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均面临类似的资金困境:一方面需要维持低票价或免费开放的公共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应对市场化的运营成本。在此背景下,拓展资金来源、创新合作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3.png

巨星传奇的入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据公司披露,其并非以活动主办方身份介入,而是作为“IP战略合作伙伴”,为鸟巢提供IP创意与设计服务。这意味着,民企参与公共设施运营不必是简单的资本注入,更可以是以资源互补、功能赋能的方式实现共赢。明星IP的影响力与文化创造力,能够帮助鸟巢提升场馆利用效率、增强内容吸引力,从而扩大收入来源,反哺设施维护。
这种合作模式的深层意义,在于为公共设施的可持续运营探索了一条市场化路径。通过引入民企的专业能力、创新资源与灵活机制,公共设施可以在不丧失其公共属性的前提下,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例如,借助IP运营,鸟巢可以开发更多文创产品、主题展览或高端演艺项目,吸引更广泛的人群消费,从而形成收入多元化的良性循环。
当然,此类合作也需慎重考量公共性与商业化的平衡。公共设施的根本属性是为民服务,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公共服务打折或公众访问门槛提高。因此,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必须明确公益红线,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确保设施的公共功能不受侵蚀。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鸟巢此次的民企入股实践,可被视为公共设施运营管理制度的一次创新。它提示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设施的维护不应仅是政府的“独角戏”,而应成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的“合唱团”。通过适当放开准入、鼓励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我们或可更好地破解公共设施运营的资金难题,同时提升其服务质量与社会效益。
4.jpeg

未来,随着更多民企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相应的政策配套与制度保障也需加速完善。只有在清晰的规则框架下,公私合作才能行稳致远,最终实现公众、政府与企业的三方共赢。
巨星传奇入股鸟巢,因此不仅是一则商业新闻,更是一次关于公共资源如何实现“有效运营”和“价值再生”的重要实验。它的成败,或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设施管理提供新的范式与思考。(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