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近日,著名歌手陈奕迅在纪录片首映式上透露,自己因巡演压力患上焦虑症,需长期服药控制。
陈奕迅自述,2024年杭州演唱会取消后因压力过大就医,开始对症服用药物。巡演期间也试过停药,但停药后反弹很明显,就算那一天睡得很好,心情也好,但是不吃药还是会紧张。
微博热搜截图
乐观开朗的人为啥会得焦虑症?
不少网友们表示不解,陈奕迅看起来这么乐观开朗,为什么会患上焦虑症?潮鸣号创作者大V、浙江省中山医院心理康复科主任裴双义表示,在日常诊疗中也经常遇到类似问题:我的孩子平时很开朗啊,像个开心果,怎么会突然得焦虑症呢?
裴主任解释,这可能是一种“微笑型焦虑”或“高功能焦虑”。微笑型焦虑患者会用刻意维持的“乐观面具”隐藏内心痛苦,常见于服务行业、高知人群或自尊心强者。他们表面积极社交、幽默热情,私下却陷入自我否定,情绪崩溃。
而高功能焦虑则是焦虑情绪驱动的高绩效表现,属于广泛性焦虑的亚型。患者通过超强自我控制维持社会功能,外在高效自律,内在却被完美主义、过度思虑消耗。这种高功能焦虑患者认为,人不能停下来,停下就会失败。在都市白领中,这类患者的比例在不断攀升。
裴双义强调,这两类焦虑的最大风险在于隐匿性,微笑型焦虑易被误判为“性格开朗”,高功能焦虑常被美化为“自律成功”。
哪些焦虑是“情绪”,哪些才是“病”?
裴双义介绍,一般情况下,焦虑是一种正常的负面情绪,非病理性的焦虑是由具体事件触发,比如孩子在考试前紧张焦虑,那么考试结束后就会缓解。
而焦虑症是一类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这种担忧没有明确的对象,其核心特征表现为过度且持续的担忧与恐惧,这种情绪反应往往超出正常范围,并且持续时间达数月以上,不仅严重干扰日常工作与生活,患者还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有效控制。
一图自我测评焦虑值
裴双义表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有可能是心理在报警,建议必要时到医院需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首先,是对日常琐事、未来、健康、工作表现、人际关系等持续且难以控制的担忧;出现灾难化思维,总往最坏处想,例如“心跳快一点就是心脏病发作”;感觉“神经紧绷”“草木皆兵”,对环境中的微小刺激过度敏感;容易烦躁、不耐烦、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反应过激;因为被担忧占据,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或对话等。
其次,出现回避行为,主动避开那些会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地点、活动或人,如拒绝社交、不敢坐电梯、回避开车上高速;在可能引发焦虑的情境中,采取一些让自己感觉“安全”但可能实际无效的行为来缓解焦虑,比如,反复检查门锁、电器开关;难以安静坐着,感觉心神不宁,来回踱步、搓手、抖腿等。
焦虑症的表现复杂多样,绝不仅仅是“紧张”或“想不开”,它还会引起真实的、强烈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常见的包括:心悸、心慌、呼吸急促、头晕、恶心、腹部不适或疼痛、肌肉紧张酸痛、入睡困难等躯体症状。
裴双义提醒,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长期被上述症状困扰,并影响到正常生活,请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有效的治疗,是走出焦虑阴霾、重获生活掌控感的关键一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