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a
“北环真的是掌管万圣节的神,怎么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快把游客钓成翘嘴了”,一刷到这样的帖子,就知道北京的万圣节,已经被环球影城接管。
随着一年一度的秋季主题活动“惊彩”环球再次开启,整个园区迅速换装成惊悚又热闹的派对现场,环球影城为此特别推出了周四至次周一的晚间体验票,以及周二、周三的半天票,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过节。
如今 “惊彩”环球走到第三年,早已跳出秋季主题活动的单一框架,逐渐成为北方秋季文旅市场里辨识度极高的代表性 IP。今年更是围绕“明星角色+派对演出+惊吓空间+惊叫区”四大核心,搭建起层次丰富的产品体验矩阵。
剁椒Spicy赶在首波体验日冲进园区,正如“超无限世界”的slogan,好莱坞大道蓝紫色的灯光亮起,随处可见戴上面具、身穿长裙、血浆妆的游客,项目排队的队伍中,还能看到巫师、吸血鬼、僵尸新娘来回游荡......
而最受期待的主题惊吓空间,熟悉的「杰克马戏团」和「81号公馆」今年依然开放,剁椒Spicy目睹前方的4个人以开火车的形式走完了鬼屋,尖叫声此起彼伏,诡谲的灯光、逼真的音效,让人恍惚难辨,自己是身处现实还是跌入了某部惊悚电影的片场。
此外,今年全新亮相的两个惊吓空间,则清晰地体现出北京环球影城在IP战略上的双向布局。
「环球怪物:地下秘穴」集结了德古拉、科学怪人、木乃伊、魅影及狼人等经典暗黑IP,而「画皮幽宅」则深度融入本土文化,取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松龄街胡同、打更老人、画皮少女、纸扎人…剧情元素无处不在,也被众多游客评为“特色与好评之最”。
除了四大主题惊吓空间,今年“惊彩”环球的另一大亮点当属“惊彩”派对。
北京环球影城原创的恶魔兔、诡魅狐,以及大阪环球影城的人气王“哈觅酷玛”第一次同台共舞,带来盛大的狂欢演出,音乐渐密,节奏加强,台下观众一边尖叫一边高举手机记录,现场氛围瞬间被推向顶点。
好莱坞大道上,“狂热街头”与“幽虫出没”两大惊叫区迎来NPC互动,哈觅酷玛、恶魔兔、诡魅狐的忠实粉丝们穿梭于人潮之中,另一街头则被化身蟑螂、蝎子等“附身异兽”占领,特效级的妆容带来随时爆发的惊吓体验。
细节之处,更能窥见环球影城的用心,剁椒Spicy还发现“梅尔斯餐厅”门口“Drive in”的LED灯调成了“Die in”,复古餐厅一秒变惊悚片场,许多穿着夸张服装的游客举着汉堡凹造型,连食物都成了应景的背景板。
沉浸感拉满的背后,是肉眼可见的人气火爆,而在这场热闹之外,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惊彩”环球能够成为北方秋季文旅市场的代表性IP?而让游客愿意为这份热闹买单的,又究竟是怎样的消费场景与体验逻辑?
环球影城从不缺顶流IP,凭借《哈利波特》《功夫熊猫》《变形金刚》《侏罗纪世界》这些横跨影视界的超级IP,环球影城早已建立起强大的内容护城河。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环球影城核心的资产之一就是IP,一切体验都围绕IP构建”。但站在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本土化IP娱乐选择,带来更强烈的情感连接等角度出发,北环自有IP的孵化便成了必然选择。
今年在“惊彩”环球亮相的“诡魅狐”与“恶魔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关键自有IP。
从人物设定来看,前者以暗黑萌系颠覆传统狐狸形象,猩红眼眸与獠牙藏着反差萌,游走时总带着一丝狡黠;后者呈现出强烈的反差特质,在朋克元素的装点下,兼具天真与叛逆的双重特质,展现出跳脱不羁的个性张力。
同时,来自大阪环球影城的“哈觅酷玛”,这一已在亚洲市场获得验证的地域IP,也于此季加入北环阵容,实现跨区域内容联动,进一步扩充了园区角色矩阵。
这种布局的效果立竿见影,“为什么还没有诡魅狐的公仔?”社交媒体上不断出现类似的呼声,不少游客为了观看恶魔兔、诡魅狐的演出选择购票入园,而哈觅酷玛的周边商品一经开启预售,便迅速吸引大量粉丝抢购。
自有IP与跨区域联动的模式不仅展现出长尾效应,也提高了运营灵活性。
具体来看,恶魔兔与诡魅狐这类北环原创IP可快速迭代内容、造型甚至剧情线;像哈觅酷玛这类“特邀”角色,则通过限定登场制造稀缺感,唤醒游客的期待与记忆,形成“老友重逢”般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上一个娱乐时代属于电影,当下则是一个兴趣高度分散、多元的内容时代,覆盖游戏、小说、艺人等多个领域,不少游客会因一首歌曲、一个动漫角色,甚至像五月天这样的艺人IP自发聚集。
当前,北京环球影城不仅是国内少数具备国际级运营能力的主题公园,更在IP合作上保持高度开放性。
积极联动头部IP已成为环球影城的重要打法。大阪环球影城与《名侦探柯南》《精灵宝可梦》《美少女战士》《间谍过家家》等IP长期合作,新加坡环球影城万圣节也与国产小说《道诡异仙》联动,不仅极大丰富了园区的内容体验,也成功跻身全球客流量最高的主题公园之列。
北京环球影城也延续这一思路,持续推进与中国本土顶级IP的深度合作。
2022年4月,《王者荣耀》作为首个入驻北环季节性活动的国创IP,以“长安”为叙事背景,推出“英雄巡游”“角色见面会”及限定周边,成功将游戏世界导入线下场景;
2023年3月,双方再次合作,在往年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沉浸式剧情互动,周边商品和主题餐饮也愈发多样,这也意味着,经过市场印证,双方均对活动的口碑与效果表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王者荣耀IP的植入并非简单角色亮相,而是通过剧情化设计增强体验故事性,例如构建“武则天遭司空震背叛,李白等人合力破局”的叙事线,游客在互动中沉浸于游戏世界观的还原。
与之类似,今年3月,北京环球影城又与中国游戏IP「原神」推出限时主题活动。游客可在“凯瑟琳”处领取邀请函,由“刺玫会”成员引导入场,伴随芙宁娜、娜维娅等高还原度角色登场,游戏中的特色美食也被搬到现实餐桌。
此次合作也进一步挑战了主题公园在游戏IP实景化方面的能力上限,演员不仅需要精准复刻角色的语言神态,还需即时回应游客提问,甚至与COSER开展符合剧情逻辑的深度互动,而“完全没有出戏的感觉”,是许多游客的共同反馈。
从效果来看,与《王者荣耀》《原神》的合作为北京环球影城带来了大量原生游戏粉丝及显著客流增长,高频更新与年轻化内容,不仅持续提升园区的新鲜感和复购率,也进一步强化了环球影城IP矩阵整体的年轻化形象。
这也正与北京环球影城品牌slogan升级为“超无限世界”的战略高度契合。所谓“超无限”,不仅意指IP来源的广泛多元,更强调体验维度的无边界的想象与延伸。背后透露出北京环球影城正在逐步打造一个持续进化、高包容性、并具备无限叙事可能的明确野心。
也正因此,北京环球影城一直是国内各大IP合作沉浸式主题公园的首选,未来,或许随着北环与更多元热门IP展开深度合作,更本土化、差异化的沉浸式体验也将诞生。
北京环球影城的沉浸式体验并非简单的场景复制,而是将细节极致打磨、叙事与专业表演融合,形成一套难以被同行快速复制的运营体系,同时为北京环球影城的IP运营筑牢根基。
可以说,园区对细节体验的打磨近乎苛刻。
例如在《未来水世界》演出中,尽管有许多中国演员,但两位主角仍刻意选用外籍演员,只因化妆后必须无限接近原版电影中Kevin Costner和Jeanne Tripplehorn的形象。
这种还原贯穿于每一个园区。哈利·波特区是唯一不提供共享充电宝的区域,因为魔法世界不应出现“麻瓜物品”,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就连工作人员的工作证都特意做旧处理,以贴合巫师世界的复古质感。
今年的“惊彩”环球更将沉浸式的细节体验推向极致。
走进主题惊吓空间,「环球怪物:地下秘穴」中,德古拉身着垂坠感极强的斗篷、棺盖下裹着泛黄绷带的木乃伊缓缓坐起;魅影弹奏钢琴、女演员即兴咏唱《歌剧魅影》等剧情节点,每一段演绎都在引导游客深入哥特氛围,而非单纯观看恐怖元素。
「画皮幽宅」从布景到妆造深度融合中式美学,幽帘、纸烛到NPC的肢体语言,极致还原了志怪小说的叙事情境。
“抱狐女NPC太绝了,妆造和表演根本是电影级别”,此类评价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这不仅是游客的普遍反馈,更体现了环球区别于其他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NPC的专业演绎与全情投入,打破了传统游玩项目的边界,不仅要让游客“看到”,更要让他们“玩进去”,甚至“一起创造”。
“食死徒来袭”活动便是另一个典型体现。在霍格莫德村,食死徒突然成群现身、沿街制造“恐慌”,不少游客身着巫师袍、手持魔杖迎战,NPC不仅回应每一条“咒语”,还会根据互动实时调整剧情,每位游客都可能成为改变故事走向的“关键角色”。
此外,主题餐饮及周边商品的消费甚至也成为互动叙事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的游客分享自己购买“巧克力蛙”盲盒周边的经历,工作人员会以“你好巫师”开场,并用魔法世界的口吻交代“先吃腿”,随后娓娓道来盲盒中每张人物卡的特质以及背后的魔法故事。
同时,呼应“惊彩”环球主题的限定餐饮也在园区售卖,从“瞪你一口”“诡味派对”“搞怪甜心”到“扎心特饮”,从名字就自带剧情感,其中,“面具造型”的猪肉蘑菇派与化身“幽灵”的樱桃派,更成了游客打卡的“拍照道具”,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
正是这种开放叙事的特质,让环球区别于传统公园,成为年轻人节日装扮、跨身份社交、线下内容共创的首选地。
游客们踏入园区,会迅速融入一个充满“同好”的世界,或许在转角与一位COS“爱丽丝”的游客插肩而过,或许在“画皮幽宅”中与“书生”装扮的陌生人共闯宅院,又或是在好莱坞大道与NPC撞衫并相视一笑,甚至可以成为“一本书”“一棵树”,公园成为了一个巨型IP图鉴。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愿意多次奔赴北京环球影城,毕竟,这里搭建的不只是一座主题公园,更是能让所有人暂时卸下日常身份、自由“成为另一个人”的新世界。
这样一个被每个人参与和创造的“超无限世界”的边界,将会如何不断拓宽,剁椒Spicy也由衷期待!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