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汉姆家的客厅,最近像被塞进一台慢速放映机:镜头先扫过46岁的小贝,胡茬灰得刚刚好,像撒了一层海盐;再切到47岁的贝嫂,锁骨线条依旧锋利,像一把没出鞘的刀。
观众刚想感叹“这对夫妻怎么还不老”,画面一转,三个儿子依次登场,气氛立刻从滤镜拉回了人间。
先说布鲁克林。22岁,络腮胡子确实像复制粘贴了老爸,可那胡子底下藏着一张“熬夜过度”的脸。
网友说他像“落魄版贝克汉姆”,其实更扎心的是:他连落魄都透着一股被宠坏的松弛。
订婚五个月的富二代未婚妻,送他的不止是一枚大钻戒,还有“不用工作也能体面”的通行证。
小贝夫妇掏钱买的豪宅,像给这场闪电订婚盖了个官方印章——父母的态度很明确:你选的路,我们买单,但怎么走,自己琢磨。
于是布鲁克林的日常就是晒订婚纪念日、晒新发型、晒和岳父家游艇的合影,评论区一水儿的“羡慕”里夹着几声叹息: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把“贝克汉姆”这个姓从背景板挪到履历表?
镜头再摇到18岁的罗密欧。
如果说哥哥是“被宠坏的油画”,罗密欧就是“没干透的水彩”。
网球场上,他挥拍的样子确实像那么回事,可镜头拉近,眼角的细纹比球网还密。
教练当年那句“温网冠军苗子”现在听来像过期罐头,打开一股尴尬味。
好在感情线稳——女友米娅从球场边追到社交媒体,贝克汉姆亲自下场点赞“有其父必有其子”,潜台词大概是:球打不出来没关系,至少挑伴侣的眼光没跑偏。
罗密欧的社交账号现在一半是训练照,一半是情侣自拍,粉丝在评论区排队刷“般配”,没人再提大满贯,倒像默认了他的人生剧本:成不了第二个小贝,就当个会打网球的文艺青年,也挺好。
最小的克鲁兹16岁,正处在“颜值巅峰”和“青春期尴尬”的叠加态。
五官像把父亲的照片调高了亮度,发单曲那天,百万播放量里有一半是冲着“小贝小儿子”点进来的。
韩国选秀的传闻最后不了了之,倒让他显得更神秘——像一颗包装精美的糖,没人知道里面是薄荷还是辣椒。
初中毕业就官宣恋情,成绩单上还挂着A,贝嫂在ins发他练琴的背影,配文“骄傲”,底下家长集体共鸣:原来星二代也会为中考掉头发。
克鲁兹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早早把“贝克汉姆”这个姓变成了流量密码,却没让它变成枷锁,音乐、艺术、恋爱,样样都试,像在给未来写一份开放式简历。
三个男孩,三种画风,拼在一起却是一幅再真实不过的家庭群像:父母提供了顶级的起跑线,但没人能保证终点线在哪。
布鲁克林的争议在于他太早把“躺平”当成了风格,罗密欧的挣扎在于“天赋”二字被时间磨出了毛边,克鲁兹的幸运在于他还没被某个标签钉死。
贝克汉姆夫妇的态度其实挺微妙——不逼孩子复制自己的轨迹,也不纵容他们彻底脱轨,就像给小船装了个自动导航:方向你们定,风浪我们挡。
说到底,公众对这三个男孩的围观,本质上是对“特权二代如何自处”的集体好奇。
有人想看他们翻车,有人盼他们逆袭,但更多时候,大家只是在找一面镜子:原来有钱人家的烦恼,也不过是“找不到自己”的放大版。
布鲁克林的油腻、罗密欧的早衰、克鲁兹的早熟,拆开来全是普通青春期会遇到的坎,只是他们的坎被聚光灯烤得更烫脚。
未来几年,布鲁克林可能会突然剪了胡子去开摄影展,罗密欧也许放下球拍去搞时尚品牌,克鲁兹说不定真成了唱跳爱豆——谁知道呢?
贝克汉姆这个姓,说到底只是他们人生的注脚,不是正文。
正文得他们自己写,哪怕字迹潦草,至少得亲手落笔。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