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娃哈哈被曝出争产风波以来,宗馥莉与三名私生子女的关系、她与宗氏家族亲属之间的互动,以及宗家遗产的分配问题,一直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7月之前,宗馥莉在大众眼中一直是娃哈哈与宗庆后唯一的“公主”,很少有人会想到,她那位“布衣首富”父亲竟也会出现“塌房”的一面。
宗庆后在世时,父女俩在公共场合常常展现出一副父慈女孝的温情画面,然而就在上个月,这个被视作“模范家庭”的形象,却因私生子的爆料而被撕开了遮羞布。
宗庆后的去世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不仅给娃哈哈的未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也揭开了深藏的家族隐秘。原本以为,私生子女的问题会随着他的离世一同被埋葬,但没想到,利益的牵扯最终还是让这场家族丑闻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亲叔宗泽后也时常在公众面前煽风点火,指责宗馥莉冷血无情,甚至称她“赶尽杀绝”。面对这些攻击,宗馥莉始终选择沉默应对。
当时,宗馥莉被一纸诉状告上香港法庭,提起诉讼的既不是公司员工,也不是娃哈哈的老股东,而是她的三位同父异母兄妹。
直到这一刻,外界才意识到,宗庆后生前所营造的“爱妻爱女”形象不过是表象,他最终也未能例外地落入有钱人绕不开的“真香定律”。
8月初,宗馥莉在香港的信托诉讼中败诉,法院裁定她不得动用存放于汇丰银行账户中的“信托资金”,并要求她公开资金流向及详细账目。随即,人们的目光又转向杭州,因为在那里,宗馥莉还面临着杜建英三名“私生子女”提起的诉讼。
原本以为,在杭州的官司尚未有正式结果之前,宗馥莉会选择对这场风波保持沉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展现出足够的气度,竟在舆论的聚焦之下接受了一家财经杂志的专访。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杜建英和三个孩子的诉求始终围绕着那21亿美元的信托资金。宗庆后生前的安排非常清晰,这些股权资产价值千亿,显然他认可宗馥莉的能力,才会放心地将这些交给她处理。由此也可以看出,宗庆后对女儿的宠爱无疑。
她与三位私生子女的争斗,已不再是暗中较量,而是公开化了,尤其与杜建英之间的矛盾,简直是水火不容。尽管舆论风云变幻,不断有新消息曝光,公众始终对宗馥莉保持支持,期待她能带领娃哈哈挺过这一难关。
其实,在此之前,三位私生子女与杜建英围绕遗产上演的豪门争夺,已经制造了不少新闻,但双方始终未曾公开发声,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高院及宗泽后的言论。
直到8月27日,宗馥莉在接受某媒体专访时,才首次正面回应了遗产之争。
在采访中,宗馥莉抛出了三点关键信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宗馥莉首先澄清了最为关键的股权问题——这关乎娃哈哈究竟是不是“宗”字打头的企业,之前有传闻称“股权即将被抢”。
她明确表示,宗庆后生前持有的29.4%娃哈哈股份,已通过遗嘱公证,并且继承人已明确为宗馥莉,且工商变更手续早已完成,完全没有争议。她特别补充道:“那三个弟妹在杭州中院提起的诉讼与股权毫无关系,之前传闻‘抢企业控制权’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
宗馥莉不仅回应了有关“私生子”的问题,还对外界关于她接任后的一些舆论逐一作出回应。首先,她谈到了此前在网络上争议最烈的一点——所谓她“掏空”娃哈哈、将公司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传闻。
对此,宗馥莉回应称,时代在不断变化,管理方式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就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唯有顺应时代发展作出调整,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强。她强调:“组织要为战略服务,机制要为优秀者让路。”
对于媒体所谓娃哈哈进入“宗馥莉时代”的说法,宗馥莉并不认同。她认为,每一位领导者都应当对团队和组织有全新的理解。她表示,此前进行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本质上是着眼于娃哈哈的未来发展,目的是通过更具激励性的机制,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而不是塑造某个人的“专属时代”。其实,从宗馥莉在采访中透露的这三点内容来看,已经能够展现出她的成熟与稳健,其承压与抗击打的能力远超同龄人。
无论是对娃哈哈未来发展的把握,还是对内部“顽疾”以及家族纷争的处理,宗馥莉都已展现出大将之风。现在回想起8月15日,香港高院就三名私生子女起诉宗馥莉挪用信托基金一事作出了回应,当时不少媒体解读为宗馥莉败诉。
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从她此前在各大平台的采访中可以看出,宗馥莉是一个心中有数、方向明确的人。在动手之前,她往往已做出多套规划,并将可能的结果都纳入考量。
因此,当杜建英和三名私生子女站出来争夺遗产时,她选择不作回应,其实是在全盘统筹,理清思路。回到这场遗产纠纷,未来宗家内部的矛盾焦点势必集中在“信托基金”上。信托基金是否真正成立,将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
如果法院认定其成立且具备合法效力,宗馥莉大概率会履行约定,兑现信托;但若信托基金并未成立,或其合法性存疑,那么“三位弟妹”想要分得遗产将变得十分艰难。
若一切合法,最终也要看宗馥莉是否愿意履行,由此她便可算是真正赢下这场争夺。
回顾这些年的风雨历程,宗馥莉坦言,自己最大的成长并非掌握了多少新技能,而是“心态的沉淀”。在日复一日的突发状况中,她逐渐练就了快速判断的能力,也愈发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或许正如她所说,一家企业若想走得更远,从来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时代;而是所有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突破,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